2018年04月25日 星期三
与图书结伴 和大人共读
田 蕾

    一年级统编教材新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该栏目的设立,将课外阅读真正纳入了教材体系。语文教师如果巧妙利用好这个栏目,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最佳的阅读境界。

    调配合适的大人一起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开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倡导家庭成员共同阅读。家庭阅读中放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今的父母带动孩子有效阅读已经不成问题,不同年龄的父母都具备陪孩子读书的基本素质,他们有能力和孩子共同开展阅读,甚至还能和孩子聊聊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经验话题。

    比如,当读到与季节相关的内容时,大人可以帮助孩子回忆一年四季曾经参与过的活动,调动他们存储的记忆资源。回顾过去的画面,孩子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对季节的区分就不会那么陌生,然后再回归文字,读起来就会有滋有味。

    我们对“大人”的定位也要根据孩子的特殊需要调配。有些孩子和父母共读的时间不确定,父母外出打工、经常出差等因素阻碍了他们和孩子的共同阅读。因此,大人的选择可以是哥哥、姐姐、邻居,或是同学的父母。

    与大人一起读书,对于孩子来说是阅读的起步,课本是基础阅读的最佳选择,但是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阅读需求。除此之外,课外阅读的延伸是重中之重,读儿歌、读故事需要拓展相似内容和结构的儿童歌谣,让孩子和大人一起继续共读、共唱,安排时间让大人和孩子互相交流。这样互动的结果是拓宽儿童阅读视野,共同提升阅读境界。

    另外,绘本成为当下优质的阅读资源,完全可以作为家庭共读资源的有效补充。一年级学生对绘本的兴趣浓厚,从入学开始,教师这个“大人”就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引领孩子阅读一些绘本,然后再提供合适的绘本书目,带动孩子和家里的大人共同阅读。

    与大人共读有策略

    首先,体验提问、思考、交流的共读过程。

    在共读过程中,大人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提问,是鼓励孩子思考的良性策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发展孩子思维、锻炼语言的好方法。阅读的故事如果以图片为主,大人就要鼓励孩子看图说话,引导孩子大胆想象,说清重要的句子,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孩子和大人交流的过程,会让他们初步形成建构故事主题的能力,达到阅读的最佳效果。

    其次,激发识字兴趣的共读过程。

    和大人共同阅读,对孩子来说是为他们提供了便捷识字的机会。通常,为了让孩子专注参与共读活动,大人会带领孩子逐字指读,偶尔也会根据孩子的识字能力,让孩子自己指读。手指的动作,会引导孩子注意到每个字的字形,在读出字音的同时,孩子会将听觉反应的字音和视觉反应的字形慢慢对应起来,感官通用。多次重复后,孩子自己主动识字的意识增强,识字能力得到提升。共读,会激发孩子识字的热情,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故事复现的共读过程。

    故事的复述是复现故事的过程,孩子还具备如下特点:一个故事反复阅读,讲述许多遍也不会觉得厌烦。通常第一遍,大人主讲,孩子回答问题;第二遍,孩子给大人讲;第三遍,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文字,轮流补白部分内容;第四遍,大人和孩子共同合作复述,分角色表演。复述故事的过程,是孩子建构合作意识、提高阅读速度的过程,故事的复现共读,让阅读的效果更有效。

    探索共读新课型

    在学校,根据条件和方式不同,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共读新课型:

    第一,利用微课引领共读。微课导读可以有效引领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具有鲜明特点的文本。教师微课制作的目标可以集中一些,形式多样一些,将有价值的文本信息通过整合、调配呈现出来,供家长和孩子共同掌握阅读技巧,有效参与阅读活动。

    第二,实践体验展示共读。微课引领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实践体验课,大人和孩子共同进入课堂一起参与阅读活动。教师的身份是组织者,在互动过程中创设阅读情境,师生和家长一起完成共读。

    活动中,独特的共读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有打擂台比赛读书的,有重新组遍文本内容的,有说唱表演文本的……家长、孩子、教师共同总结阅读经验,让亲子阅读更有趣。慢慢地,孩子的阅读方式就会和大人同步,为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第三,构建平台分享阅读。“和大人一起读”这样的读书活动,互动群体是多样的,层次是不均的,阅读后需要有跟进、评价、指导、修正。因此,在家庭中大人和孩子共读的过程可以制作成微课,在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然后大家共同提出意见再次修正。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又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了大人和孩子共读的热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