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7日 星期三
慎用“模拟课”
朱唤民

    在“说课”遭遇各种诟病后,“模拟课”成了教师招聘、教学比赛、教师培训的新宠。

    “模拟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与的模拟教学活动,除了学生的应答之外,常规课的诸要素基本齐备,因展示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故又称之为“微型课”。相比于“说课”,“模拟课”确实有许多独到优势。比如,“模拟课”能涉及教学核心内容,不像“说课”旁敲侧击,因而能准确了解教者的专业素养;“模拟课”能反映教者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而也能更好地检测教者的教学技能。“模拟课”相比于真正意义的“上课”,同样有许多优势。比如,不受时间、地点、教学进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可以随时随地组织。加之,伴随着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与高频率的工作,微信、微博、微课等“微文化”已经普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因此,“模拟课”便以形微容丰、具体而微的形象闪亮登场。

    但是,认真观察“模拟课”,我们会看到一些无法避免的“短板”。

    一是“闭门造车”的设计。“模拟课”教学都是教师根据给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备课,没有具体的教学对象,更不了解教学对象的真实情况,完全凭教者的主观臆断设定学生的学习基础,估计学生学习中会产生的问题,依据已有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方案。因而,教师备课时,关注的重点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是“教”的技能、方法,至于教学的落脚点即“学”的研究几乎为零。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很早就提出有效教学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就是教学的“针对性”,这种目无学生的教学完全没有“针对性”可言。

    二是“目中无人”的教学。“模拟课”教学时,教者只能根据一厢情愿的设计完成教学流程,因而课堂生成、展示交流、师生互动、思维碰撞只好远离“模拟课”。因为这样的“模拟课”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讲”,一讲到底,完成模拟。十多年课堂教学改革所极力反对的“讲风太盛”在“模拟课”上又死灰复燃了。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对“讲风太盛”,而且积极倡导课堂以生为主,强调问题导向、思维核心。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这些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正日益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而这一过程非常艰难、缓慢,能够一点点转变实属不易,“模拟课”反其道而行之,是有违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理念的。

    三是“逆流而上”的导向。冷静观察“模拟课”教学现场,我们会清晰地看到“模拟课”是在导向教师的主观臆断,导向教师的单一讲授,这种教学与目前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价值背道而驰。当下,我们要践行好“课堂革命”,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发展、成长,如果背离“育人”这一根本方向,课堂教学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

    “模拟课”之所以热起来,一方面是其相比于“说课”有不少优势,另一方面是其操作简单,组织方便,但在教师招聘、教学比赛、教师培训等方面不可简单套用。如果一些单位、团体组织招聘、比赛、培训,为图省事、赶时髦,直接以“模拟课”选拔人才、评价等级、引领成长,就有点“形式主义”了。这样既不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也不利于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因此,在“微文化”时代下,“模拟课”教学形式应慎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