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幸福感可以在自我创建中自我提升。身为班主任的你,是在等着享受幸福教育,还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幸福?本期,知名班主任梁岗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阐述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
做幸福教育的播种者
梁 岗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的讲座从一段话开始。这段话是我在班主任工作最迷茫的时候看到的,一直鼓励我走到现在: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我们永恒的目标,作为教师,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所以,首先我们必须是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才能创建幸福的班级,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幸福的,学生是幸福的,教育是幸福的。但是,这种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身为班主任的我们,不是等着享受幸福,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幸福。因此,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就是——“做一名幸福教育的播种者”。

    一个有趣的试验

    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个策划叫“你幸福吗”,记者在各地采访群众是否幸福时,得到了“我姓曾”等“神回答”,引发了广泛讨论。我想,如果央视记者面对的群体是教师甚至班主任,会得到怎样的回答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试着在一个班主任聚集的QQ群里抛出了这一问题:“做班主任,您幸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班主任热情高涨,积极回应,也出现了不少“神回答”,比如“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干得比驴累,吃的比猪糟”……

    类似自嘲似的顺口溜,形象、感性地表达了当下班主任的劳累和无奈。上了年纪的教师感叹道:当年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今是真“光灰”(只有粉笔灰)了。我们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下降。

    紧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教师越来越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得到的是一阵吐槽似的回复:

    “太累了!”

    “心也累,身也累。特别是领导、家长都只关心分数!”

    “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有许多偏离了教书育人的主线,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很多时间!”

    ……

    难道做班主任真的一点幸福感都没有吗?出于好奇,我换了一个班主任QQ群,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我觉得做班主任真的很幸福,你们说呢?”一阵沉默过后,老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是的,每次生病的时候,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关心,那时真的很幸福。”

    “班主任是最能被孩子所记住的,每年过节都能收到他们的祝福。”

    “班主任的幸福就在于付出后能看到学生的不断成长!”

    ……

    难道这个QQ群教师的职业素养比前面一个更高吗?我又进入两个班主任QQ群做了对比试验,仍然是那两个一正一反的问题,得到的结果与前面的惊人相似。提到不幸福的,回应的就满是不幸福;提到幸福的,回应的就满是幸福。接着,我在谈幸福的两个QQ群里追问道:“做班主任累吗?”与预料的一样,老师们又大谈班主任累的诸多方面,内容与第一次就谈到累的QQ群里老师的回应差不多。不同的是,没有一位老师说自己已经对班主任工作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又问道:“以班主任的累换取班主任的幸福,值吗?”两个群里老师的回答如出一辙:

    “把教育当事业去做你就不累了。”

    “陶醉爱心奉献的幸福,体味健康成长的快乐。”

    “可是,我们不让自己幸福,我们会更累!”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在此我们不去深究,但这个有趣的对比试验却证明了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观点:幸福感可以在自我创建中得以提升。

    我的做法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在班级里创造一个幸福的磁场,师生共同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抓住契机,“幸福”教师

    教育要满足谁的需要?当然是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家长的需要。有的班主任会说:学生的需要就是玩,家长的需要就是什么事情都推给老师,教师的需要就是学生不顽皮。

    是的,这些都是各自的需要,但这些需要带有一丝消极。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就是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轻松地工作。有的班主任会说了,这谁不想啊?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要想,还要创造。

    每一届新班级,我都会先让科任教师“幸福”一下。2012级新生入学时,学校布置了一项常规任务:班主任在与全体学生第一次正式见面时要将本班科任老师隆重推出,特别要着重介绍各位老师的教学特色和曾经取得的成绩。

    但现在的高中学生活力四射、个性张扬,他们从不迷信权威,更不会轻易被征服。在师生平等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接受科任老师的特色,并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呢?靠班主任单方面的说教和灌输显然已经过时,我思考了一个晚上,想了一招“连环计”。

    第一计:按兵不动,故布疑阵。开学第一天的入学教育,我重在讲述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对高中三年的大致情况作必要的讲解。谈到科任老师时,我就轻描淡写,只介绍了几位老师的名字和所教的学科,其他情况只字未提。结果学生却按捺不住好奇,怯怯地问:“我们的科任老师厉害吗?”

    我当时心里就暗笑:90后的孩子就是怪,给他们讲的时候,他们装作满不在乎,不给他们说的时候,他们偏要问。我笑着说道:“我们班的老师,那是一个比一个有特色,都厉害着呢!”学生马上追问:“那怎么个厉害法?”我神秘一笑,对他们说:“这个啊,只要一上课你们就知道了。但多少还得有一些观察能力才行,你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先观察出各位老师的特色,下周的班会课上我们集体讨论?”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所有学生一下子就来劲儿了。这一计,也可以叫欲擒故纵。

    第二计:引蛇出洞,以逸待劳。一周后的班会课上,我先发出了一个倡议——征集科任老师的口头禅,以能体现该科教师的特色为标准。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展开讨论,上交讨论稿,再集体分享。这个时候,我才感慨原来小队的凝聚力这么强,10秒钟不到各小队就聚集在了一起,而且讨论得热火朝天。这也启发我,若要让孩子们乐意讨论,就需要设计符合他们口味的话题,这对我后来的课堂教学启发也很大。我正在自我陶醉的时候,班长走过来作出请我出去的手势,说:“我们的科任老师也包括您,还是请您暂时回避吧,您站在这里,很影响我们的发挥。”我想,以现在这个场面,确实不需要我的存在,于是就有点怏怏地回办公室了。不过我的心里很是得意,因为第二计撒网成功。

    第三计:树上开花,添油加醋。不一会儿,班长一行拿着分享结果找到我。看着学生的总结,我对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概括能力真是惊叹。几位老师的形象被一句精彩的口头禅描述得栩栩如生。我摘录如下:

    语文鲁老师平时性格温和,气质高雅,课堂投射着儒雅之气,口头禅“动笔就不会睡觉”!

    数学张老师因聪明“绝顶”,形象酷似著名球星齐达内,人称“达哥”,风趣幽默,口头禅“秒杀”!

    英语李老师时常表情严肃,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口头禅“那就太无聊啦”!

    物理杨老师初次相识感觉凶神恶煞,实质善良可爱,不时冷幽默,口头禅“我们要减负”!

    化学梁老师一个“懒”字了得,而且功力深厚,不到出手时绝不出手,口头禅“把门关上”!

    我一边看着一边得意,但还需要提高一个档次,于是要求学生以各位老师的口头禅为中心展开讨论:各位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口头禅?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这样的话,二是这些口头禅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意义。

    又是一轮热议,最后经过各小队讨论、班委加工,各位老师的口头禅被整理成“五大论”——鲁老师的“动笔论”、张老师的“秒杀论”、李老师的“无聊论”、杨老师的“减负论”、梁老师的“关门论”。孩子们还对各“论”的要义进行了归纳。

    将口头禅升华成理论,而且是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其过程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这不仅能帮助孩子们体会科任老师的良苦用心,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还能在老师们的口头禅理论中找到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品质。

    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费周章地将老师们的口头禅上升为具有教育意义的理论,再由学生反馈给各科任老师,有几位老师不受用呢?所以,接下来我就让孩子们考虑如何把这些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老师。孩子们不仅悟性高,而且心灵手巧,抓拍了每位老师讲课或给学生答疑的照片,制作成贺卡,写上各自的“特色论”,在教师节那天隆重地送给了科任老师,幸福的能量在师生之间和谐传递。我们还开展了“给教师颁奖”“教师节晚会”“师生自助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搭建平台,“幸福”学生

    当然,我们不仅要“幸福”教师,还要“幸福”学生。

    通过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打造无恐惧感教室是我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一大秘诀。什么是无恐惧感教室呢?我们先看一则真实的案例:

    一所中学体育器材室连续被盗,但小偷专偷铅球。学校猜测是毕业生所为。真相出来后令人目瞪口呆,原来是在校学生伙同社会青年做的。起因很简单,该学生比较调皮,班主任开始还有耐心,时间长了厌烦后就开始动用惩罚措施。违反一次纪律,就到操场掷铅球100次,把学生累得无力“吐槽”,于是就出现了学校丢铅球的事。

    班主任为什么要体罚学生?其实这是“恐惧感”的转移。教师在面对学生不断出问题时手足无措,产生了强烈的焦虑甚至“恐惧”。于是,就将自己的“恐惧”通过各种形式转嫁给学生,以获得自己消极心理力量的暂时性释放。学生呢?通过被体罚也感受了来自班主任的恐惧感,这样的影响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案例中的学生是怎么回应的呢?他从班主任那里学会了“恐惧”转嫁——偷走铅球。其实,许多教室里会被这种恐惧感所笼罩。

    我们再看另一则案例:

    学生小王受过学校处分,是一个被认为“教育不了的学生”。学校把他调到我们班,我当时捏了一把汗,因为我们班是市级优秀班集体,我有点怕影响其他学生。校长轻描淡写地说:“主要想靠你们班的氛围影响他,再说你肯定会有招的。”两周后,小王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与同学渐渐有了交流,更可喜的是他没有违纪行为,反而有明显的上进表现。后来他说:“这个班老师好,同学好,没有人歧视我,还很热情地帮助我。看到大家都守纪律,我也不敢捣乱了。我很喜欢这个班,想好好学习。”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与前面案例截然不同的感受。由此可见,给学生心理安全、没有恐惧的教室是多么重要。根据我的经验,给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是消除恐惧的一种方法。

    如何搭建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我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与学生商量后主要做两件事情——建特色部室,给予个性化指导。

    建特色部室。一次,班长悄悄告诉我,A同学最近迷上了网络小说不能自拔。我和A私下畅谈了一次,鼓励他克服诱惑,并找了一名同寝室同学监督。不久后A不再迷恋网络小说,成绩稳中有升。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学生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相互非常了解,很清楚问题的根源。出现问题的学生有时也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但因为种种原因不敢表露心声。

    我和班委经过商议,“岗哥有约”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设置两名“主任”。学生感觉有问题时提出申请,工作室主任登记,并试着解决部分问题,若不能解决,则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为班主任安排会面时间。工作室主任同时观察学生动向,拟定“急诊人员”名单,对紧急性问题通知班主任及时解决。在“岗哥有约”工作室的协助下,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预约单(见左下表),学生通过工作室的渠道,也不再畏惧找我谈话。学生主动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我也能通过工作室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工作室主任在工作中尝试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我和学生还组建了“致远班”智囊团,定期开展全班不记名投票、调查工作,反馈民声,提交合理化方案;“致远”科技部制作班级博客、电子相册、《致远报》电子版等;《致远报》编辑部及时发布班级新闻,刊登各类专刊;学生教研组引领全班同学开展自主学习;雷星雨剧组拍摄校园心理剧,丰富校园生活,全面展现自我……

    就这样,通过设置特色部室,几乎全班学生都被收编其中。这些部室成为班级良好发展的催化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工作学生完成得相当好,他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和价值,体验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师生的心灵都在彼此关照中成长。

    个性化指导。班级工作绝不能搞“一刀切”,部室工作仍然是基于班级的发展,大部分孩子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但极少数孩子仍需要更为具体的指导。这个时候,班主任除了解决那些主动找上门的,还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学生小天无论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都会结巴,接着全班同学就会哄堂大笑,这时他会更加结巴。私下聊天时他表现得并没有这么严重。细致观察后我发现:他的思维太敏捷,说话的能力跟不上思维的能力,总想一口气把要表达的话全吐出来,结果欲速则不达。

    一天,我上课时故意请他回答问题。刚叫他的名字,几个调皮的学生就开始露出坏坏的笑。不负众“望”,小天一起立就开始结巴,其他学生也笑了。我示意大家安静,面带微笑对小天说:“小天,我发现你的想法非常好,你的回答是正确的,但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吗?”“他们笑我结巴!”“那你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吗?”“想啊,可我就是改不掉。”“我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每次说话前,在心里默数3秒钟。不信,你可以马上试试。”

    看着我坚定的眼神,小天在心里默数了三下后流利地将问题又回答了一次。话音刚落,他自己露出了惊喜的神情,接着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借机说:“其实成功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只需要3秒钟。祝贺你,小天。”

    从此,小天依照我教的方法慢慢克服了说话结巴的毛病。那3秒钟其实是给他的思维设置了一个缓冲带,让他的思维能力与说话能力得以协调。

    看到学生的成长,班主任是不是有一种特殊的满足感与自豪感?是的,班主任幸福的教育生活便来自于和学生的相伴成长中,来自于师生共同创建的生活中。班主任,就应该成为幸福教育的播种者和耕耘者。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