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教育减负 道阻且长

    项海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

    教育的起点在于教化,人人可以通过教育革新自我,正如先师孔子把教育从官学引向大众,其目的在于给更多的平民以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教育原本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归属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教育是一种必需,是美好的代名词。为什么到了今天,教育演化为一种负担,问题出在哪里?

    追其根源,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薪酬体系在作祟,在于社会演变过程中人才观的逐渐扭曲,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到如今的争做“人上人”,其本质都在于人才观的单一、片面。“分数至上”成为社会的一个紧箍咒,原本只适用于一部分人的标准成为普罗大众的共同标准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必将成为负担。

    早些年,教育部三令五申为学生减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落实,学校减少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学生家庭作业数量,不再按成绩给学生排名,减负效果卓有成效。可校内减负的结果竟然演变为校外增负,在学校早早放学的孩子被家长“赶”进一个个辅导机构的大门。渐渐地,教育减负的口号变成了“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教育减负”成为社会问题在教育的投射,只依靠教育系统很难根治。但是,教育人的担当和使命让我们不可退却,面对减负难题,大力推动素质教育仍是教育的主命题。

    在国家层面,要把每一个人都看成一座资源富矿等待开发,大力倡导有效社会分工,提倡“工匠精神”,不论白领、蓝领都有其用武之地,努力减少贫富差距,让每一个行业的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以此引导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统一;全面加强社会保障,确保医疗、社保体系全面覆盖、平等覆盖,让所有人的生活都有退路,不必为基本的生存焦虑。

    在社会层面,媒体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影响每一个人,好教育不是为了考取一个高分数,而是为了让人的发展更完善、更幸福。各类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要破除唯学历论、唯分数论,精心设计岗位匹配度,真正找到可用、适用的人才,为单位创造最优价值。

    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层面,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在教育评价中不以分数取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胆对现有的高考、中考制度进行改革,设计完善一套真正适合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真正做到“名校就在家门口,名师就在我身边”,为各类学校配足配齐专业教师,让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创建丰富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选择性,崇尚“适性教育”。

    在家庭层面,家长要打破“剧场效应”,尊重孩子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方面起到主体作用。父母榜样力量非常重要,我们要呼唤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切实加强学习,利用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这样的平台,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同时,在生活细节、为人处世、养成教育等方面给予孩子好的熏陶,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等最基本的素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