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教师共同体不仅是专业共同体,也是生活共同体,更是价值共同体。在这样的团队中,教师会把学习和研究变成共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
马 宏

    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教师成长共同体讲究职业自为,引领学术自觉,守望生命自在。我们觉得“一个团队就是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大家在团队中共同经历、彼此滋养,结成价值共同体、专业共同体、生活共同体,逐渐生长起学校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文化。通过这种文化营造,推动学校全方位的改革和发展。

    教师成长共同体来源于历史沿袭。巴蜀小学创建于1933年,一直践行“巴山映古今,蜀水刻春秋,小时见未来,学问要创造”的使命。可以说,是一代代的巴蜀人在励精图治、传承中发展,让这所百年老校生机盎然。

    教师成长共同体来源于课改实践。改革开放40年,巴蜀小学持续进行了4轮16年创造教育的探索。2000年新课改开始时,我们进行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探索。后来这项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荣誉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教师队伍,特别是教师成长共同体起到的“全面保底和选点突破”作用。全面保底即关注人的全面性和关注到每一个人;选点突破即强调彰显个性,在时间有限、场域有限的基层学校,做到常态的优质化。对专业发展有高度热情的教师,他们有相同的追求,容易抱团取暖,滋养提升;对于个别个性内敛的教师,还有一部分老教师,我们设立一些非行政性组织如学术委员团队,让他们共同成长。比如,学校已经开展了20届的教学竞赛,分年龄、分类别引导教师人人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全学段教师成长。学校为这些教师提供主题聚焦式的支持,如“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三段式数字课堂的共育标准研究”“课堂观察与律动教育实践”等,让教师成长共同体在研究中知道团队到底怎么组建,学术委员、指导教师、执教教师、青年教师如何搭配,让团队成员互助发展、共展风采。如此,这个教师共同体就真正成为专业性的共同体,成为教师精神鼓励的发动机,成为他们专业提升的孵化器。

    教师成长共同体来源于队伍基础。巴蜀小学不仅关注教师的“人人”发展,而且关注“人人”的班级经营联盟。学校形成了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代表、社会专业人士等组成的“班级经营联盟共同体”。教师在这样的平台中,不仅可以实施生活实践的课程规划,跨学科的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自愿选择,如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让教师“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

    与此同时,学校也实施“种子教师成长计划”。即发现和鼓励一部分成熟教师先行先试。学校和西南大学、重庆教育学会联合成立了种子教师项目,每个种子教师可以自己招募团队做研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更多教师受益。

    如今,学校教师团队成长迅速;学校工作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1+N”城乡文化互助发展项目成效显著。在教师成长共同体中,教师们成为事业的伙伴、生活的朋友,团队以学术方式守候生命静好。学校始终把教师作为学校文化DNA当中的连接点,学校提供沃土,成为教师坚实的堡垒;教师播撒种子,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石。

    (作者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