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随着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响雷——恢复高考,千万学子重新走进课堂,中国基础教育也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新时期。40年间,教育经历了4次大的课程改革,以适应和服务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在艰难和充满未知的破冰之路上,无数教师甘冒风险、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不断朝着教育的深处和高处前行,探究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源,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之书,也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之书中留下了印记。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教师报发现和报道过的优秀教师代表——
40年40人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  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她坚持教文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总结出“点”“线”“面“体”的主体化教学方法。她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成为百名“改革先锋”中唯一基础教育代表。

    牛  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丹达木头乡总校教师。她虽身在乡村,但拒绝安逸、害怕平庸,由此走上了儿童阅读推广、儿童阅读课程化研究的专业成长之路,2016年获“马云乡村教师奖”。

    王生英: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幼时因患小儿麻痹落下残疾,她以顽强的意志扎根山村30余载,为了让山区孩子都能上学,她挨家挨户给30多个孩子登门授课,甚至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复式教室”,被誉为“中国版乡村女教师”。

    王维审: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教研员。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讲故事的人,一个研究故事的人,他不断在教育实践中“种植”故事。近年来又发起并带领“叙事者”团队,在书写中不断丰盈教育人生。

    冯恩洪: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推行“走班制”,践行“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他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史金霞:曾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教师,现为独立教师。她不拘一格教语文,致力于重建师生关系。她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以师生的共同成长为本位,无论是进行口语交际、阅读写作还是实践活动,所有形式都应该为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而服务。

    孙明贤:陕西省宜川中学校长。他致力于建设一所以“自主”为底色的“明校”。“自主”是贯穿学校课改的核心线索,“明校”是学校课改的灯塔,即做明明白白的教育,做对孩子明天负责任的教育。

    孙明霞:山东省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用虔诚的心思索教育,用真诚的心对待教育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用生命在场的心态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负责”,是孙明霞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

    米新江:河北省廊坊师院计算机系教师。单枪匹马创办“课外提高班”,他一个人带4个年级的400多名学生,开设了200多门课程;他按照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度制订培养计划;他说教育是“授人以欲,授之以愉,渔之以渔”,教师要挖掘和激发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学习生命力”,让他们去创造、摸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大自己。

    纪现梅:曾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现为独立教师。人称“老纪”,但“老纪不老”。她从一位乡村语文教师走进北京,始终以语文为媒介教思维、教素养,她的课堂核心是问题、对话、合作。如今她再一次出走,是为了从自由走向自由。

    张丽莉:曾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她因救护过马路的学生双腿被卷入车轮,高位截肢,昏迷数日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张丽莉的事迹感动全国,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坚持每周上课6节,他的课堂“好玩”又“多彩”,他让数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将学习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张桂梅: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为提高乡村贫困女孩的素质,她凭着一份博大深厚的母爱,在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的同时,四处奔波,筹资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级中学,让近千名贫困山区女孩走进校门,其中有449名山区女孩考上大学。

    李  平: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她是全国高效课堂领域率先试水改革的高中教师。当她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后,又大胆地将整个班级的管理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

    李虹霞: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她有一间神奇的教室,名为“幸福教室”。雷夫来过这间教室后说,我忘不了“幸福教室”里孩子们的笑脸,我乐意成为这间教室的“名誉老师”,李虹霞也因此被冠以“中国版第56号教室”创建者。

    李吉林: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她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逐步构建出“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为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2014年,她的成果“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

    李镇西: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他提出民主教育理念,将尊重与民主融入日常教学。他以12卷《李镇西教育作品》《爱心与教育》等著作影响了许多人,被誉“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杨小玲: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教师。她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聋哑学生。她像妈妈一样关爱着每个学生,也用足够的专业将他们带进了残奥会,让他们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杨博雅: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心理教师。不到30岁的她,因入围2017年“全球教师奖”前十(中国唯一)而一举成名。心理学家与教师的双重身份让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色,同时对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

    孟二冬: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他主动参加了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教工作,在工作中积劳成疾,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教师”。

    郑  琦: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井岗小学教师。他倾心少先队辅导员工作,47年如一日在农村教育战线默默耕耘,退休后仍担任5所学校的志愿辅导员,继续关爱青少年学生。

    金式如:深圳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深圳市实验学校首任校长。他带领学校建立牙科诊所,成立天文小组……作为素质教育的早期实践者,他提出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幸福。

    段艳霞: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10年前,她发起成立了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致力于解决一线教师“没有机会交流、进修,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实问题。

    赵翠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她选择以读书化人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金钥匙,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研究,高度重视教师的社团建设,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钟  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敖双英: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她在乡村小学践行“新教育实验”,自费买回几千本图书,用阅读改变乡村孩子的生命状态。

    莫振高: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原校长。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2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贫困孩子唤作“校长爸爸”。

    贾利民: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他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拓出一条普通中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六次来到六道河中学听课、调研。

    黄大年: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他攻关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既是“无私的爱国者”,也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黄行福: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教师。从教30多年,他带学生一起读书写作,拥抱大自然,融教育于情景、生活之中。他坚信乡村教师也能演绎精彩人生。

    斯  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她最闪亮的标签是“童心母爱”,她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童心母爱一直标示着斯霞教育人格的精神特质。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她与学生打成一片,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谢  云: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发起并组建了教师成长共同体“知行社”,期望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助力教师成长。这个由教师自发自愿组成的共同体,以其独特的活力与魅力凝聚了一大批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多年来深耕一线,始终立足课堂,坚持儿童立场,研究实践语文主题教学,她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樊  阳:上海外国语学校教师,“樊阳人文讲坛”创建者。20多年来,他以中西文明史为序,带领学生实地行走,融读书、讨论、写作为一体,打破学科、空间和学龄的限制,让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成为能独立思考、会真诚表达的人。

    薛瑞萍: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教师。她自称“布衣”“草根”,每天坚持带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坚持写教育日志。她最愿意做的事是“和最不讲理的家长讲道理,陪最顽劣的孩子玩耍”。

    霍懋征: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教师,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她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教60多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苏语五人行:这是一个由五名异地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因同属江苏省,都教语文,故称“苏语五人行”。因为对成长的渴望,他们决定“结伴而行”。成长的路越走越远,精神尺码越来越接近,就这样一直走了8年。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教师群体:汶川地震发生后,有一个群体备受关注,他们以血肉之躯对抗天崩地裂,他们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命的希望带给他人,他们以英勇无畏的大爱精神向世人展示崇高的人性光辉,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践行神圣的职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

    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面对突如其来的井喷和特大洪水两起重大灾难,重庆市开县教师临危不惧,保护营救学生,“一个不丢、一个不伤、一个不死”,两次创造零伤亡的生存奇迹。在灾难面前,他们身先士卒、义无反顾,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青春九歌——湖北特岗教师群体:他们是湖北的农村年轻教师群体,怀着青春梦想,从喧嚣的城市来到最基层的乡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同,融入乡村、改变乡村,为乡村生活带去了一缕清新空气。

    (注:三个教师群体配图略)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