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3日 星期三
记者手记
什么是区域课改的时代频率
本报记者 王占伟

    与时代同频至关重要。

    区域教育发展亦然。那么,什么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时代频率?在我看来,新时代区域教育发展的频率在于9个字——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这也是沈北新区教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是中国特色。就教育而言,中国特色既意味着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发展教育的路线,更意味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让教育理念与实践根植于中华5000年的文明与文化,创生出打着中华文化烙印的教育样态,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其次是课堂变革。2018年,教育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了“课堂革命”。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又明确提出“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为什么教育部长如此强调课堂变革?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变革是绕不过去的核心地带。

    应该说,课堂变革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之一。课堂变革的核心是结束“满堂灌”现象,通过变革课堂流程与结构,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在此基础上,让课堂变革从“师中心”走向“生中心”,再走向“创中心”。

    沈阳市152中学的“共生课堂”,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走向了“生中心”,实现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双重变革。

    再次是管理转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实质是建立新型政校关系,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这同样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体制、机制往往决定着改革能走多远。如果管理体制、机制不变,课改就难以持续深化。沈北新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实践,有效地解放了教育生产力,也为深化教育管理变革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就更多区域而言,教育“放管服”改革既要尽快启动、实施,又要持续推进,为学校划定管理边界,让学校获得更多办学自主权,更好地唤醒、解放师生,改变教学关系,提升教育品质。

    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既有硬件的现代化,又有软件的现代化。就现实而言,教育软件的现代化更具挑战性,其核心是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这对有情怀、有思想、有担当的教育主政者而言,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机遇。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