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兼任教学”中的融合思考
沈立尚

    现阶段,小学专任教师不足,使“兼任教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兼任教学”?以数学教师兼任科学教师为例,谈一谈在课程融合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日本课程论专家佐藤正夫认为,现代课程改革运动就是围绕着课程整合问题展开的。但是,“整合”不是对课程资源的简单组合,而是基于学生真实学习需求对课程资源的有效融合。作为兼任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各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整合”点,进行课程融合;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兼任课程的内容特点,实施单元课程整合,以项目式学习助力“兼任教学”。

    实施跨学科整合,促进课程融合。在“兼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学科间的资源整合,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观察叶的变化”两课之间就存在一定联系。“树叶中的比”主要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发现树叶大小的规律。其实,现实中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研究“树叶中的比”的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证实这一论断,进而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观察叶的变化”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不同树叶或同一种树叶大小变化的观察和测量中,通过数据感受植物的生长。基于上述联系,在教授这两课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课程融合:在组织探索“树叶中的比”的规律的过程中融合科学课的元素,引导学生借助叶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体会自然现象中蕴含的有趣规律。而在教学“观察叶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用“树叶中的比”向学生说明树叶的生长规律,提前渗透有关比的知识。

    把科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使数学学习更具科学内涵;用数学化的语言说明自然现象,使科学学习更具数学性。这体现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丰富了课堂教学,也促进了课程的融合发展。

    实施单元课程整合,助力“兼任教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应具有开放性。科学教师要善于将单元内容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加以整合,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体会科学课的乐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有“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和水的变化”和“磁铁”4个单元。其中,“植物的生长变化”主要是以凤仙花为例介绍植物生长变化情况;“动物的生命周期”主要是以蚕的一生为例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知道,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3-4个月的生长周期,蚕的一生也要经历两个月左右时间。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可能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只学习“凤仙花的生长变化”,也不可能用两个月的时间只学习“蚕的生命周期”。但是,如果不让孩子亲身经历凤仙花的种植过程或蚕的饲养过程,又违背了科学探究精神。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现实背景下的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更加广阔的生活情境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性学习为过程、以作品呈现为载体,不仅能达成单元学习目标,还能在项目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让学生深刻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面对教学实际,兼任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