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思想力校长
自教育,点亮美中的“灯塔”
贺宇良

    每一所学校都需要凝练出自己的办学理念,这是一个从朦胧到清晰、从经验到理论、从寻找到践行的漫长过程。

    22年前,我创办了河北省保定市美术中学(以下简称“美术中学”)。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断反思、诠释、丰富、检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试图确立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和教育本质考问的“理念系统”。我一直试图让办学思想更精确、更简约,更能直击教育本质,更能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直到2014年10月,我有幸进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找到了让自己感到最能彰显过去办学实践和教育理想的概念——“自教育”。

    这些年来,一个理念变得更加坚定,那就是教育必须从成人立场转向学生立场。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学习的本质。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必然服务于学生的学。而学习最终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教会另一个人,除非他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当学习基于“自”、指向“自”的时候,学习便真正成了高度个性化、私人化的事情。

    我们常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最终都源于“自主”。无论学校引入什么样的改革项目,我真切地发现“自主+”才是王道。失去了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成长,一切“加”都会变得虚无。

    所以,在课堂自主、管理自治、文化自生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凝练,最终确立了“自教育”思想。

    我发现,寻找和凝练办学理念系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理解教育本质的过程。

    重温36年前的办学初心

    记得16岁那年,我与要好的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理想时说:“我要投资30万元,建一所理想的学校。”36年来,我一直为实现这一梦想砥砺前行。

    24年前,也就是1995年,我终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所学校——河北中西艺术设计中专。那时,人们对民办学校的认识几乎还是空白。我自办学校的想法一提出来,得到了许多朋友、师长的支持,同时也受到许多质疑甚至否定。

    在“资金短缺、生源薄弱、师资缺乏”的三重压力下,我坚持社会担当、自力更生、主动发展。1997年,在原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主动与河北省美学学会联合办学,邀请河北省美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河北大学艺术系原主任梅宝树教授担任校长,河北大学教务长薛岩彬担任常务副校长,同时聘请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艺术系优秀教师承担教学工作。自此,美术中学宣告成立。

    参加过竞争激烈的艺术高考,并有着艺术院校从教经历的我,深知艺术高考背后的困难:社会对艺术考生充满偏见,美术基础教育在大部分中小学只是作为点缀,家长对于艺术教育知之甚少,艺术考生不知道如何平衡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大量热爱美术、有美术天分的孩子得不到更为专业有效的培养,在艺术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在国家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在“办一所自己理想的学校”这一强烈、深厚的教育情怀激励下,作为系统培养美术生的保定市美术中学逐渐得以发展壮大。

    自己的学校有了,但这所学校是自己理想的学校吗?这所学校靠什么走向百年乃至更远的未来?我一直在反躬自问。我认为,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不能只有规模和大楼,更要有核心办学思想的支撑。由此,我们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结合教师团队和专家的共商、引领,提炼出一个共识性的教育思想——“自教育”。这是美中办学历史中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蕴含了求学者和施教者共同的教育愿景。

    为什么是“自教育”

    何谓“自教育”?我和我的教师团队融合新时代元素,对“自教育”进行了校本化的定义。“自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自愿自觉自发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觉参与、自觉配合、自觉激励、自觉内省、主动合作。具体表现在实现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发展成长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活动、交往、生活、劳动之中,同时作为教育对象的自己可转化为实施教育的人,即自己教育自己,并在此过程中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自学自教,不断自我调节,以缩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促进自我不断完善。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深感旧式学校教育之弊端,1912年他曾中途退学,在省立图书馆度过了半年难忘的自修生活,还曾创办自修大学。毛泽东鲜明地提倡“自救”“自决”“自教育”“自由研究”。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即“自教育”思想。自教育是人的意识高度发展的体现,也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的体现,因而应该成为现代人发展的重要特征。

    自教育是与强迫教育、他教育、统一教育相对的,自愿主动的、个体自我选择的教育,有着鲜明的自觉、自主性。自教育注重个体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觉能动性,揭示了教育主客体的统一。自教育的“自”可理解为:自然、自主、自由、自律、自立、自强。自教育中的“教育”可以理解为:培养、养成、发展、培育。

    回想起来,我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和创办美术中学20多年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自主成长、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过程。这一经历充分证明,只有自励、自立、自信、自强,做自己的领导者,才能赢得未来、创造未来。

    美术中学多年来一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践行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高度自主,“独学”“对学”“群学”,自主安排课堂环节,自主组织学习小组进行预习复习,并能在课堂中自信地展示、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课堂内外也在积极开展“自主管理”,例如学生自主组织学校的升旗仪式、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书吧、自主组织家长会等。通过一系列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活动,学生提升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自教育”的提出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当今教育的一大“病灶”就是教育当中存在太多的包办代替现象,学校处于“强势”地位,留给学生自己安排的时间很少,学生整天处于“被教育”“被学习”“被活动”的圈养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棱角被磨平、个性被抹杀,对什么都缺乏兴趣,做什么事都缺乏自己的主见,也很少有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当然,我要强调的是,学校条件下的自主学习不是孤立进行的,它的存在需要一个支持性的教育大环境,即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资源,以及营造宽松的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活动天地。

    通过自主创业、自主成长,我深深意识到:新时代的校长必须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做自己的领导者和教师成长的指引者。新时代的教师,要自觉完成从“生存型”到“发展型”的转变,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选择。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懂得自我教育,做班级、校园的主人,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所以,“自教育”是美术中学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我心向往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心灵觉醒与自我革命,是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需求多元化、选择多元化情境中产生的教育形态,是美中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然生长的朴素教育理论,是校本化的表达。

    用理念照亮实践

    “自教育”深入教师、课堂、学生,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激发、唤醒、鼓励每个学生的自我成长,让学生成为有个性、自主、全面发展的人。“自教育”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指导着教育实践。“自教育”有一套系统的思想体系,涵盖管理、课程、课堂、文化等方方面面。回想起来,“自教育”的产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主要集中在课堂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在校长引领下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尝试作出改变。课堂上改变“教”与“学”的地位,教师尝试将课堂放手于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课堂形式由原来的“满堂灌”改变为学生进行自学、反馈。学校干部队伍在观念上发生转变。

    生长阶段。教育的自主理念、自主精神已植入美中人的血液中。学校师生主动吸取关于自主教育的相关理念,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教师评价机制随之更新。

    系统构建阶段。“自教育”概念正式确立,“自教育”思想深入师生人心。“自教育”引领下的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文化成为体系,提升了教育智慧,肩负起“美中为公”的责任和使命。

    陶行知曾说:“学生自治是一个自主管理的过程,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律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从学校方面来说,要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关键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鼓励,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从独立完成小事做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的所思所想在学校逐步成为所见所感,“自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可以说,“自教育”是美术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然生长出的一种朴素的教育经验。

    22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美术中学主动填补美术特色教育空白,自觉肩负“为未来的画家、设计大师奠基”的使命,秉持“自教育”的办学理念,成就“自己创造未来”的学生。我们逐步凝练了“自然而然、以文化人”的自教育学校文化;创建了“自治自律、自动运转”的自教育管理系统;锻造了“自觉自动、自主成长”的教师团队,致力于美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先后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获得一系列殊荣。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我们肩负“美中为公”的责任与使命,以“自教育”点亮美中新时代。

    (贺宇良,河北省保定市美术中学董事长兼校长、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董事长。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第七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