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2100余项教育创新成果 3轮评审 34项入围
第五届教博会SERVE奖成果揭晓

    本报讯(记者 康丽) 日前,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最高奖——SERVE奖终评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经过初评、复评、征信调查、终评,最终决出第五届教博会SERVE奖得主。

    从6月中旬起,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组委会面向全社会征集教育创新成果,共收到来自高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公益组织、企业等多方的教育创新成果2100余项。经过筛选,最终教博会将展出来自61所高校推荐的290项教育创新成果,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机构推荐的682项成果,中小学自主申报的115项成果,教育企业和公益机构申报的213项成果,学前教育近300项成果,国际教育168项成果,共计1800余项教育创新成果。

    此次教博会成果征集启动后,来自各个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校、教育企业、公益机构及个人踊跃申报,提交的成果不仅包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教育实践成果、高校的教师教育成果,更有来自教育公益组织和教育企业研发的教育创新成果,涉及领域涵盖德育、美育、劳动教育、自然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建设、教师教育、学生评价、课程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养、AI教育、STEAM教育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组织专家针对提交的2000余项成果进行了初评,淘汰不合格成果,剔除应试成果、纯硬件成果和纯理论研究成果,确定入选参展成果1800余项,其中有1248项成果进入复评;复评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正高级专家完成评审工作,每50项成果一组,专家按照30%比例推荐。每组由3位专家独立评审,获得3位专家同时推荐的成果才有机会进入到下一轮的环节中。为保证入选成果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届SERVE奖评选还增加了征信调查环节,针对成果的研发机构资质、研发时长、是否有负面信息等进行调查,并着重调查了成果研发信息和使用者的反馈等。征信调查环节保证了入选SERVE奖的成果是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成果。

    11月2日上午,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组委会邀请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进入终评环节的教育创新成果进行最后一轮评审。评审专家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博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柯春晖,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烈,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师大校友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光巨主持本次终评会。陈光巨在会议开始前介绍了本次终评目标、强调了SERVE奖评选标准,希望各位专家对进入终评的成果进行严格的专业把关。他希望通过教博会能够增加大众对教育创新成果的关注,使评选出的教育创新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受益。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介绍了教博会召开的背景、筹备的进展、教育创新成果评选的流程和此次终评的评审流程。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各类教育成果的教育理念、专业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首届教博会上,刘坚率先提出SERVE模型,以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创新成果”的问题。刘坚指出,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需要具有系统的解决方案(S)、成功的实践案例(E)、明确的标准规则(R)、正确的价值理念(V)、服务教育现实(E)等核心要素。该模型经过五年的检验,以及不断优化,已经发展成为基于SERVE模型的教育创新成果的评价标准体系,对于成果的发现与遴选、培育与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SERVE模型,第二届教博会开始评选SERVE奖,第二届和第三届教博会各评选出10项获奖成果,第四届评选出13项获奖成果。作为教博会成果评选的最高奖,其不仅从成果的特征上,倡导“可复制、可推广”“能够有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而且在成果所属领域上,引导教育创新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等教育重大核心问题方向发展。

    “首先,SERVE奖不仅是一项针对教育系统内部的奖项,同时还面向企业界、公益界进行征集,鼓励多元社会角色的参与;其次,SERVE奖强调教育创新成果应该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需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非学术层面的理论研究;此外,SERVE奖的评选注重产品意识,成果要形成指标、参数,可复制、可推广。因此,SERVE奖的评选更注重成果的实践性和可推广性,其目的在于让教育创新的成果更具普适性,让教育创新的理念、设计、系统或产品广泛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刘坚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