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建构思维型教学理论
➡思维型教学理论及实践
研发人: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

    20世纪90年代,陕西师范大学开展了一项中英青少年创造力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青少年在创造力的多项指标上不如英国青少年。

    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经过20年不间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建构了思维型教学理论。这一理论以思维为核心,着眼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思维型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是以教育教学为载体,从根本上解决立德树人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问题,解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教学质量提升、活动课程开发、综合质量评价和教师素质提升等问题。

    思维型教学理论提出了教学活动需要满足“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元认知”“应用迁移”五大基本原理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六大核心要素。这一理论的提出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的战略使命,陕西师范大学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围绕思维方法和核心概念整合内容,融合创客和STEM的思想,开发了从“学思维”到“学探究”再到“学创新”三层级螺旋式上升的活动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素质,陕西师范大学为学校提供“学思维”系列活动课程及其资源、学具和评价方案,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及有效的教学,使学生掌握20种思维方法,训练学生5大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为了系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陕西师范大学研发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训系统、基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层级结构,制定了从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系统培养体系。

    目前,思维型教学理论及实践成果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成果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改善了教育教学的生态,推进了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