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观点】
这样的团队很美
王勤莉

    夜幕降临了,窗外的砖红色建筑已成深灰,我们与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杨宏丽的约谈渐近尾声。原本以为一起离校,没想到杨宏丽说接下来还有部门会议。下班以后还开会?杨宏丽莞尔一笑,就差24小时都在学校了。会议往往是学校精神直接传达的渠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我们深刻感受到亦庄实验中学的学校文化已经镌刻在每个人心里,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只要说起学校、谈起教育,价值观高度一致。出于好奇,更多是抱着学习的心理,我们提出留下来观会的要求,杨宏丽爽快地答应了。

    所谓会议,不是校长的一言堂,而是几个项目组的活动策划与交流。在几天的讲座中,我们知道亦庄实验中学的年级中有许多项目组,有需求就可以成立一个项目组。比如,自习管理项目组、排课项目组、海报文化项目组等。没想到在学校重要部门——教师发展中心,也是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工作。会上主要发言的小伙子是新教师结对项目负责人。目前,几乎每所学校都会为新教师配备一个骨干教师作为师傅引领成长。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活动的仪式也会很隆重,总策划通常是部门负责人。在原来的学校,我也组织过几次,每年都要在创新上动脑筋。可是在亦庄实验中学,这么重要的活动策划是由项目组的几个年轻人完成的。他们希望仪式怎么搞,就怎么策划。

    那晚的碰头会上,小伙子展示了方案,征求杨宏丽的意见。杨宏丽给出的修改建议,我认为很好地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气质。她建议:去行政化。开场的领导讲话去掉,不做“高大上”、程式化的发言,仪式最后可以强调一下活动的重要性;明确导师的职责,要细化。了解新教师的想法,让他们提要求,他们的需求就是导师的职责;要有跟踪性记录。让新教师建群,随时记录导师对他们的指导;给新教师送几本书。比如脑科学的书,大家可以积极推荐。

    接下来,小伙子展示了他梳理的“新教师成长工作流程”,找出了几个“痛点”。杨宏丽边听边加以补充和指导,整个过程充满了赏识、鼓励,有时甚至是撒娇式的表扬。“你们干得这么好,总不让我操心,我怎么长皱纹……”爽朗的笑声时常在会议室里响起,这样轻松、愉悦展示自己价值的会议谁会拒绝呢?不仅如此,年轻人在杨宏丽的指导过程中得到前进的方向是最关键的。四五个人成立项目组,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研究什么?作为教师,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学生的成长,研究脑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写论文,而是要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力量,这样的团队很美,很纯粹。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十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