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届“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主要事迹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学生资助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逐步实现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延伸和拓展,涌现出一批在资助战线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资助工作者。

    为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展现新时期学生资助成果,北京市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于2019年10月至12月在全市开展首届“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评选宣传活动。经过区校推荐、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等环节,最后评选出30名首届“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

    索桂芝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学工处处长

    索桂芝带领教师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积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和个性需求。通过设立“青年导师制”,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她带领多名教师参加资助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资助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成立“雏鹰成长”计划班、“爱心公社”互助组织、“心向阳光”工作室,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开展资助工作实践探索。

    尹雪云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科长

    尹雪云自2013年担任校学生处资助中心科长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校资助管理制度,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她结合学生职业兴趣测试安排相应岗位,将校内勤工助学打造成学生职业探索的第一站。她组织开展“自强之星”评选,强化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同时,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辅导,着力提升学生自信、感恩等积极品质。

    屈 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干部、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屈娜积极探索如何将资助和育人有效融合。她创新资助模式,积极争取社会资助,签下合同额为100万元的学生奖助资金;她创新育人载体,建立“翔宇·励志”资助育人工作室,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入虚拟班级——翔宇班,多次开展主题沙龙、案例研讨、育人实践等活动,促进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变。此外,她不断创新育人路径,带领学生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多领域发展。

    高国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高国伟坚持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把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政工作紧密结合,重视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学风优良的集体,让学生在资助中获得成长。此外,他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网络,积极推进互联网+资助,推进大数据应用,推动实施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素质提升计划”和“添翼计划”,多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王建兰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工会委员、经济管理系团总支书记

    王建兰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摸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工作模式。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工作时,她都能克服学生工作繁多以及资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学生提交的材料严格审核,对不真实的材料敢于较真、充分调研。此外,她还通过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激励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进取,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

    许 虎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许虎创新性提出了“螺旋式基础、跃升式精进”工作理念,建立了学校独具特色、多措并举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他通过建立制度,从程序上维护资助公平正义;他针对认定难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研究认定工作新方案,建立认定指标体系;他还组织搭建学生实践成长平台,构建了以勤工助学岗位为基础、以自助互助社团为依托、以育人项目计划为重点的资助育人体系。

    闫 卓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

    闫卓组织修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等10余项学生资助管理和资助育人制度,逐步完善学院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生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程资助。他积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研究,力图用新观念、新方法、新理论加强资助育人工作。在闫卓的助推下,学校初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全过程”“人性化”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安哲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

    安哲锋坚持“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以“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他结合新时代资助政策,构建新型资助体系;主动服务基层学院,提升资助工作规范;以学生数据为驱动,开展精准资助服务。安哲锋还建议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视频制作、网络课程班等,开展高数、物理、英语以及计算机语言类公共课辅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许 峰  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学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许峰为助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室”,并实施“春雨育人”计划,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许峰还放眼服务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在全国贫困县建立实践基地,带领“资助大使”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报社会的实践能力,构建“两地四校”一体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平台。

    刘 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刘锋从事学生资助工作以后,对学校已有资助政策进行逐项梳理,优化了学生资助工作流程。他坚持助育并举,创新实干,在资助工作中注入德育内涵。他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素质拓展,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建立勤工助学工作机制,学校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300余个工作岗位,定期对学生从职业礼仪、办公技巧、职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培训。

    许苏萌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

    许苏萌在做好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帮扶的同时,更注重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她在学校举行“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选拔,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宣传活动,针对特殊困难新生举办“送温暖、汇爱心”大礼包赠送等活动。在许苏萌的悉心指导下,近年来学校共有6名学生成功入选“北京市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她也被聘为主题宣讲活动的指导教师。

    杨 奕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处科员

    杨奕自承担学生资助工作以来,创新资助形式,强化资助育人,奠定了学院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她创新工作方式,指导各系建立“助学”微信群,大大提高发放通知、催办到期证件更新等工作效率。她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爱在卫院”微信公众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征文、视频、宣讲等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何 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主任科员

    何倩在学生资助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她坚守着对资助工作的热爱,坚守着对资助工作的初心,坚守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她将“三全育人”的工作思路贯穿于整个资助过程中, 用心研读各项资助政策,自学考取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她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走出校园,搭建线上助学平台,为学生积极寻找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

    蔡 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正科级科员

    蔡乐在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上有方法,理论上有探索。他努力钻研业务,将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与资助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他不断健全校内资助工作体系,起草约20项校内制度,规范资助育人工作。他推动实施月度项目化管理,提升资助工作管理水平;拓展平台和渠道,提升资助工作影响力。此外,他还积极配合北京市资助中心,与兄弟院校就各项工作进行探讨交流,高质量完成工作。

    刘 瑞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处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

    刘瑞一直负责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面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繁杂琐碎,她未出现过一例失误,未出现过一起工作延误事件。多年来,她积极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着重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提炼和总结,及时在微信平台和各类网站进行宣传,强化榜样引领作用,丰富资助育人形式,用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诠释着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光荣使命。

    张景林  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资助中心办公室主任

    张景林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建立完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确保国家资助政策执行落地。他组织撰写一系列资助管理文件,使学生资助工作在实际运行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学校资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资助工作层层落实。同时,通过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全面细致地掌握全校学生的真实情况,切实有效地把资助资金落实到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

    白 梅  北京市盲人学校德育干事

    从2011年接触学生资助工作以来,白梅不断夯实专业知识,仔细梳理工作思路,逐项整理奖助帮扶政策,助力学校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她积极组织讲座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国家资助政策。针对盲校学生的特殊情况,白梅联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摸查,及时发现学生困难情况,对于符合资助政策条件的学生,及时联系家长,进行申报补报,确保没有遗漏。

    马小玉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学生科科员

    马小玉秉持着热心、爱心、耐心,出色完成了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她常年深入班级,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检查督办,为精准资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她建立了一套受助学生档案管理标准,资助材料按照项目分类管理装订成册。由她撰写的《北京市中职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典型案例》在北京市资助中心典型案例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

    赵 勇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自分管朝阳区学生资助工作以来,赵勇注重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资助机构建设。他推进实行资助工作归口管理,灵活运用联动工作机制,全过程把关政策落实;他注重学生资助下校调研,强调大数据分析运用,保证政策落实精准到位。同时,他借力市级平台,组织交流学习,提升区级资助工作成效;搭建区级平台,开展学生资助主题展示活动。

    杨宗阔  北京市房山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教师

    杨宗阔从2016年7月负责房山区学生资助工作起,除了在精准资助上下功夫,更聚焦资助育人,探索为不同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资助育人平台和模式。同时,他培育受助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积极开展房山区学生资助形象标识、资助宣传标语征集等多项活动,还协同企业探索育人基地建设,开创了房山区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孔 宁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会计核算中心党支部组织委员、工会主席

    孔宁多年来肩负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中职全学段和北京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五个阶段的学生资助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孔宁将资助政策一一整理成电子版本,方便快速查找和定位。同时,他将现有政策文件的历次修订版本整理成册,系统了解政策颁布的前因后果和演变,还在学段整理的基础上按照奖、助、减、免、补五类资助类别横向贯通,极大地助力了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王 静  北京市石景山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在学生资助工作上,王静认真钻研,注重把资助工作与育人紧密结合,为了不漏掉任何一名应受资助的学生,她主动联系街道、社区,全面掌握困难学生的分布情况,并准确掌握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为精准资助打下坚实基础。在她的领导下,石景山区出台并完善了学生资助工作规章、制度,所有流程全部按规定程序办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资助工作“阳光”运行。

    左丽君  北京市石景山区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左丽君将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她坚持“亲自抓”——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健全多项制度,确保经费真正用到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身上;“亲自审”——亲自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材料审核,保障信息真实准确;“亲自做”——亲力亲为解决资助工作中的问题,获得家长理解信任。同时,她始终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健康成长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王士才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总务主任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是密云区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王士才作为该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间最长的工作人员,十多年来他在繁重的资助工作中享受着工作的快乐,也感受着资助政策给山区学生带来的福利。他组织开展党员“一帮一”心理辅导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早日树立起远大志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改变自己家庭和家乡的贫困面貌。

    王 珺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教学副主任

    多年来,王珺以保障受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资助工作的使命,严格贯彻落实各级资助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三转变”,扮好“三角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进行了有效探索。为了确保国家的资助金落到实处,王珺转变资助育人方式,依据相关规定完善了学校的资助制度,做好困难申请的“排查员”,确保情况真实、无遗漏。工作中,王珺还积极转变资助育人思路,做好活动的“辅导员”。

    晋怀良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

    晋怀良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通过典礼文化,为学生树立榜样标杆;利用校友文化,激励学生奋发的斗志;培育感恩文化,健全学生人格,进而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人性化”的资助育人体系。为了做好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他一方面及时传达上级政策和精神,现场解决学生反映的困难及问题;另一方面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帮助学生解困的同时,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朱春伶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教育处干事

    朱春伶熟练掌握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北京市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保证学校受助学生数据及时准确上传。在完成资助工作的同时,她还总结出一套环环相扣、适合本校资助工作的流程,多次受到区教委领导的赞许。她像母亲一样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常与受助学生交流谈心,鼓励他们树立目标,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优异的成绩回报全社会的关爱和培养。

    郭宗娟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德育教导员

    郭宗娟通过不断实践提出了“物质资助、精神激励、成才教育和感恩教育”的资助理念,带领团队搭建了包含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平台的资助育人体系。她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经常与学生、教师及家长沟通,与心理教师一起对受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她联系班主任成立互助小组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绩,组织生涯发展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发展路径。

    张淑敏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德育主任、团委书记

    张淑敏作为学校资助工作的总负责人,五年如一日协调多校区资助教师、学籍教师、财务人员完成每学年的资助政策宣讲以及资助资金上报、核对、发放等工作,精准把握政策,确保把每一分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张淑敏充分发挥育人阵地优势,组织资助教师团队成功申报市级资助课题,结合教育实践和调研数据,提炼“十步育人法”,把主题教育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

    曹玖芳  北京市平谷区职业学校教师

    曹玖芳对宣传热心,对审核细心,对学生真心。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好事办好”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学生资助管理职责,规范程序。她利用学校宣传栏、国旗下讲话把学生资助政策及时告知师生及家长;利用招生宣传等活动向社会发放资助材料,让百姓了解职业教育享受的好政策。她始终坚持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为工作方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