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教育家影像
史绍熙:一辈子只做了“爱学生”一件事
杨 阳

    史绍熙(1915-201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著作大多收集于《史绍熙教育文集》。

    1977年11月30日,江苏省常州市委宣传部在文化宫召开会议。当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走上讲台时,全场爆发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这位深受众人爱戴的长者,就是史绍熙。他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爱学生!”

    史绍熙最爱的学生,主要出自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在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中,他先后担任校长40年,是任期最长、办学成果最多的校长,被陆定一誉为“中等教育专家”。而长期扎根基础教育领域的史绍熙,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办学经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

    在史绍熙看来,教育的前提是“爱学生”。他曾说:“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是教育取得成功的起点。”“我40多年的教学生涯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爱’。一天不见学生和教师心里就感到非常空虚。”因为爱,史绍熙常常走进学生的课堂、宿舍、实验室、体育场。他极其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反映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问题,往往快速、高效地给予解决。某年,总务处公布了停膳名单,其中有几位家境贫寒的学生是因为没钱交伙食费。众所周知,停膳就意味着停学。故而,史绍熙在事后大为生气。他说:“不请示校长就不给学生饭吃?没有钱从我工资里扣除。”更令人佩服的是,当国民党派出的军训教官打骂学生时,史绍熙当着许多教师的面进行训斥:“我们省常中的规矩是从来不准打骂学生的,教师只有教育学生的义务,没有打骂学生的权利。”

    史绍熙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都是从爱护的角度出发,“以正面教育为主,疏导为主,表扬为主,启发指引,循循善诱,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史绍熙的带领下,常州高级中学的教师都非常注意和学生的沟通方式,尽量避免粗暴压服的做法。于是,教师亲学生,学生亲教师也亲校长。在温情的环境中,不论教学管理还是教育科研,都进行得非常顺畅。

    在学生培养方面,史绍熙主张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是面面发展,也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门门全优”。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功课优秀,而要激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针对把“全面发展”变成“平均发展”的现象,史绍熙在1982年就尖锐地指出:“我们有些同志习惯于按上级规定办事,思考问题太少,思想容易僵化。我们校长要坚持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但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要有自己的办学主张。一律化、一刀切……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影响很大,我看这个非改不可。”

    在课业学习方面,史绍熙主张以学生自学为根本,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他认为,“由于受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知识唯一’的教学观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在学校仍然占着相当的地位,这就容易导致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要让学生明白:“观察是入门,思维是核心,创造是目标,自学是根本。”值得一提的是,史绍熙的上述观点继承自我国古代传统的教育思想。孟子曾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所谓“自得”,就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依据孟子的观点,要深造就要“自得”。而史绍熙汲古铸今,十分认同孟子的观点。在他眼中,这样获得的知识基础扎实、理解深刻,能够信手拈来。这种学习方法是教师治学、学生修习的重要原则,能充分调动师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方面,史绍熙不仅以身作则、尽职尽力,而且努力培养教师的“事业心”,严抓课堂教学工作。他对新入职的教师十分关心,常常揣摩教师心事,并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知识分子只要有事业心,即使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作出很大的贡献。更何况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呢?”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去践行的。史绍熙的专业是那个年代非常令人羡慕的土木工程,但他却选择了中学教育,让许多人表示不解,可史绍熙却干得很起劲儿。他说:“我将用自己的知识培养一批批的学生,让他们去实现我的夙愿,这贡献不是更大吗?”因此,史绍熙对待课堂教学毫不含糊。他严格要求自我和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45分钟的作用,绝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

    日复一日,史绍熙从未停止对教师、教学的关心。他曾每年走访教师家庭100户;在80岁高龄时,还专程去聋哑学校看望学生,并捐赠大量的中外名著和少儿读物。他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更贴近当代教师的生活与工作,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奋勇前行。

    (作者单位系北京敬德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