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5日 星期三
且行且思
找回曾经的秩序感
吴茵茵

    一场疫情打破了从春节到阳春三月的美妙,特殊时期情绪难免波动。其实,人越是在情绪低谷的时候,越需要保持内心的平和,找回曾经的秩序感。

    寒假,我拟定了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执行方案,考虑到自己不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有时甚至会因为没能完成任务而产生焦虑感和挫败感。有人建议我从培养微习惯开始——“一个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小习惯”。我一边阅读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一边开始自己的微习惯之旅。

    建立微习惯有哪些原则呢?

    一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殊异,身处环境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自己微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朋友琼的微习惯是每天跳绳6000个,我体力差几乎不可能完成,所以我的微习惯是每天跳绳200个,量力而行。

    二是每次都尽量超额完成任务。微习惯的执行难度太小了,小到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就能完成。但正因为简单易行,我们才需要超额完成,日积月累,增强自信心。看到经年累月的“作品”时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自信心。

    三是记录完成情况。在培养微习惯伊始就严格执行,并实时记录在册(文字、表格或照片记录),坚持一段时间后再回看自己走过的路,会发现“简直棒极了!我竟然能坚持下来”。

    有人会问,如果我自己不太自律,有没有督促的方法呢?

    一是注重学习的仪式感。做一个极简主义者,选一个安静舒适无干扰的环境学习,为了保证学习工作时头脑清晰有序,可在学习前听一些音乐调适好自己的心情。

    二是不带电子设备进“书房”。电子设备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的“瘾”也无时不有,既然控制不了自己的双手,那就干脆不带手机进房间,让自己排除干扰静心学习。

    三是找到除自身意志力外的第二、第三人监督。不是所有独处的时间都在认真学习,我的监督人就是妈妈,在手机闹钟响起时提醒我学习,在我偷懒时果断拔掉电源。除此之外,我邀请朋友做我的任务成果检验人,提前发一个奖励红包给朋友,这个方法相当实用,为了红包硬着头皮也得上。

    四是培养专注力。在书桌旁触手可及的地方准备好必用的水杯、纸巾、文具等用品,避免去客厅拿东西就一去不复返了。

    在疲惫的教学工作之外,修炼生活情趣、培养一两个修身养性的兴趣爱好,不仅能见证自己的成长,还能博得学生的喝彩,何乐而不为呢?

    阅读,是精神上的旅行。只有在高质量的阅读基础上,才能产生深层次的灵魂考问。“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一切未知领域的迷惑,往往都能从书本中得到解答。关于写作技能的提升,我们或许可以从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中“读”出来,甚至连睡眠质量的提高,我们也可以从《睡眠革命》中找到答案。

    关于书法,选一个闲暇温暖的午后,找一处寂静安宁的房间,听一曲和谐轻柔的乐曲,拿起笔练字。在坚持练字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笔法的精进,更多的是心灵的沉静。

    每每看到网上名家手绘的插图,精美的画面总是让我望洋兴叹。带着这份对美术的期待,我开始了漫长的学画之旅。虽然因没有基础而屡次想放弃,但现在的收获真让我庆幸自己的坚持。画画,无论是作为陷入窘境时排遣烦忧的方法,还是长期坚持后略有所成的爱好,总之它给我带来的收获远胜过入门时挣扎的痛苦。

    生命的“宽度、厚度、温度”就体现在生活美学、艺术美学上,就体现在我们对生活质量的挖掘中。所以,无论是培养微习惯还是修炼生活情趣,都是别样的生命精彩。

    (作者系湖南省茶陵县虎踞中心小学教师、“为中国而教”项目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