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南昌东湖:探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新样本
□ 周书贤 □ 通讯员 黄亚伟

    “同学们,大家对刚刚学过的课文还有什么问题……”4月14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教师肖志清正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

    这节课不是肖志清一人的“作品”,而是团队打磨的成果。面对疫情,南昌东湖区以“1+X”团队模式对线上课程进行精心打磨,专门组建学科名师研课组、专业拍摄录制组、后期剪辑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团队,一人上课,众人研讨,一次录制,多次演练,打造精品课程。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东湖区创新培养方式,明确校长负责龙头舵手,着重培养好教师梯队,推动师资培养改革由内向外突破,注重成熟教师个性升华,着力打通师资素养提升最后一公里。

    创新培养方式,让师资成长“快”起来

    职级改革,历来是教育系统的难题。

    从2019年开始,东湖区新任校级领导干部不再确定行政级别,一律实行招聘制、选聘制,根据岗位和专业职务明确享受的待遇,从而实现事权与人权的统一。以往,东湖区属学校副校级以上干部的任免都是由区委常委会或组织部门讨论决定并任免,现在则是由东湖区教科体局党委提交候选人名单并会同组织部门共同考察,报请组织部门审核复函后,由区教科体局党委任免。

    不仅如此,在保证学校校长、书记原有绩效工资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东湖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办学行为以及党建工作进行全面综合考核。

    “同时,我们也改进了考核方式,变常规评价为增值性评价,不再简单地进行横向对比,而是更看重进步成长。根据考核档次对校长、书记进行奖励,大大激励了中小学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干劲和热情。”南昌市东湖区教科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舒小红说。

    超越传统观念、推行校长职级改革的同时,为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和学科素养,东湖区教科体局通过“四个一”来构建一套渐进式、系统性的培养方式。一名导师:对于新入职的新教师,学校指定安排一名学科导师,通过三年的引领指导,帮助新教师从走上岗位到稳定基本功,实现被动引领变为主动需求。一类培训:针对入职三年内的教师,坚持组织一系列各类常规培训,弥补学科的理论不足,并通过连续三年的考核,评定新入职教师的考核等次。一次比赛:坚持举办了30届东湖区“骏马杯”教学竞赛,在选拔参赛教师过程中,重点检验教师的学科理论和综合素养,避免“花架子”式展示课,让每一位学科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都有“盼头日”和“出彩期”。一个梯队: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按照新苗—新秀—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培养梯队方式,先后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教师,形成有递进、有层次的教师队伍。

    2019年1月22日,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变革——东湖区品质课程推进新闻发布会在东湖区召开,这意味着东湖教育正式跨入“一校一课程”的内涵发展轨道。

    以品质课程为推手,激发教师创造力,各校管理层领导和一线教师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决策、规划、设计中,一边进行学科教学改革,一边用实践智慧丰富课程内涵,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东湖区教研中心课程部部长万远芳是全区品质课程的牵头组织者,她表示:“一线教师是品质课程推动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全区共有500余名一线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建设团队骨干成员,为区域课程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全区1700余名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优化资源配置,让城乡教师“连”起来

    2020年是教育扶贫收官之年,如何以教育扶贫为契机,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东湖区的谋划早在6年前就已经开始。

    2014年,扬子洲划入东湖辖区,扬子洲镇四所小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归属东湖辖区。

    为帮助扬子洲片区学校尽快脱离教育发展困境,东湖区教科体局设立托管帮扶机制,四所市级名校与扬子洲片区学校结成连心校,领头校派出中层干部到连心校参与学校管理,派出骨干教师到连心校示范教学、培训教师。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党支部书记林通以蹲点帮扶方式,风雨无阻来往于城区和乡镇学校之间,用一年的时间与东湖区各学科教研员一道破除扬子洲片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困境,在江南江北“一来一去”之间架构起良性优质师资供给方式,均衡城乡教师队伍力量,精准帮扶农村教育。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关键在教师一体化。2018年,东湖区重点针对城乡教师交流下大功夫,城乡学校之间实施竞聘交流和互助交流两种方式。前者坚持“德能兼备者上”的原则,改革交流模式,统筹城乡教师,在城乡学校设定个别“特殊岗位”,通过跨校竞聘岗位方式实现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后者则是在教师交流过程中,按照学校所需、教师自愿原则,自行选择交流校。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好名师引领带动作用,东湖区通过区域网络研修平台为乡村学校持续提供专家指导和优质课程,建立城乡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推进乡村教师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全区46个名师工作室中,扬子洲片区共有20余名教师参与了城区名师工作室的研讨提升活动。同时,东湖区教科体局鼓励扬子洲片区学校根据实情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如与市属学校联合调研、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扬子洲片区学校师资力量。

    完善要素保障,让教师队伍“强”起来

    “作为一个小学科教师,能够入编非常幸运。”扬子洲学校音乐教师万嘉玉激动地说。

    近年来,为了解决教师编制配比不合理、音体美教师不足的问题,东湖区加大了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的引进力度。2019年,在全区新增的20名中小学教师中,音乐、体育、信息技术教师总人数有5人,占新增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5%。2020年,东湖区教科体局又招聘10名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以及10名公办幼儿园教师。同时,逐年核增学前教育编制,通过“编制保障核心岗位人员+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人员配置问题。

    编制的背后是投入。

    舒小红算了这样一笔账。近三年,东湖区投入5000万元对所有学校提升改造,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2018年东湖区财政教育拨款已突破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5%,创6年来之最,保证了教师年收入高于区内公务员年收入;2019年东湖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7%。

    投入到位,教师成长的效果有目共睹。

    2018年,江西省首个“华应龙数学名师培养基地”落户东湖,以外地先进名师培养策略带动东湖区教师成长,截至目前,东湖区共有24名优秀教师成为基地成员。引进外地名师工作室不仅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本土名师工作室也起到了“刺激”作用。目前,东湖区以省、市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共46个。在2018年全市“名师工作室”综合考核中,东湖区在南昌市排名第一。

    “教育是性价比最高的投入。这几年东湖区切实做到教育工作优先推动、教育资金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不断补齐教育尤其是教师方面的要素短板,切实解决教育扶贫薄弱环节,推动教师队伍强起来。”舒小红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