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课程探索
重构·迭代·创生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学科+”课程探索
金子翔 周 璐

    百年籀园,孕育现代“笑园”。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坐落于美丽的九山湖畔,三面环湖,有“园中湖,湖中校”之称,极具诗情画意和历史文化底蕴。办学以来,学校潜心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差异课堂”“家庭实验室”“整理课”“个性化作业”等课改成果相继推出。

    2016年,借浙江省启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东风,学校重新审视课程建设,发现课程数量不断增加但缺少逻辑关系,课程理念未能全过程渗透使得课程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更缺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那么,聚焦未来学校的新样态什么样?学校应该架构怎样的课程体系才能持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我们认为,卓越的课程应该服务于“幸福完整的人”这个终极目的,而实施过程也应该是幸福完整的。因此,学校要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整体、多元发展的课程模式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增加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关联,打破散乱无序、单打独斗的课程区间,进行多样化、全方位统整,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个性、多元的发展。

    重构:“4L儿童”成长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在这样的育人目标和高位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提出了“4L儿童”成长课程,意指培养“会爱、会学、会玩、会创造”籀园学子DNA,将课内外活动、校内外资源、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等进行有机整合与拓展,强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整规划,形成“国家基础、以校为本、内容开放、主题鲜明、结构合理”的籀园特色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4L”指的是“学会爱、学会学、学会玩、学会创造”。“会爱”指向籀小学子能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做健康自信的小天使和善守则的小公民;“会学”是指希望学生愿学、能学、会学,做快乐学习的小主人、擅长学习的小达人;“会玩”则是拥有阳光心态、儿童风貌、游戏精神,做善于生活的佼佼者、乐于分享的合作者;“会创造”是指成为好奇、探究、富有创意的人。学校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建立国家基础性课程与校本拓展性课程相互补助、融合共生的课程样态。其中,校本拓展性课程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细化为德育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学习整理课程、个人雅趣课程、团队合作课程、校园文化节课程、五大学院定制课程,分层分级系列展开,化零为整,优化重构,形成立体、多维、互动的评价空间。

    迭代:聚焦学科实践课程向深处变革

    在全面构建课程体系加快推进课程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又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现有课程基础上进一步超越。我们认为,立足学科本质,关注学科关键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对学科课程的改造与优化,促进走向未来的关键能力的培育发展,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支点。

    学科实践课程是国家基础性课程的进一步夯实,是国家基础性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课程再造。它必须体现学科价值,但在内容选择与学教方式上,要有根本性突破:

    首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实践课程建设,更关注围绕一个主题、一个项目、一个单元,针对一个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项目,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调用不同学科知识,获得跨学科知识相互联结、横向跨越,实现对授课模式、教材资源、学习方式超越性变革。

    其次,变以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为以儿童兴趣、动机、经验为基础的探究、体验、活动性学习方式,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与助推作用。

    再次,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学科实践课程建设必须打破学科视野与认知方式上的隐性壁垒,综合调用各学科思维方式,为学生设计“怎么学”的转化路径,从记忆、理解、运用走向分析、评价与创造,以探究性学习任务带动整体性学习,从低阶认知走向高阶创造。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施“4L儿童”成长课程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优化“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将基础性课程统整为“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四个领域,采用国家审定教材,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同时,衍生学科拓展性内容,数学采用4+1+x的模式开展:“4”是一周开展4节常态课,并且每节常态课融入“精题妙讲”课程;“1”是每周一节活动课,内容由“数学游戏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成。

    同时,以文学院、科学院、体学院、艺学院的活动基地为载体,突出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增设科技节、阅读节、数学节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推动融合,致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凸显阅读、数学、科学三大基础领域核心素养。

    创生:基于“家庭实验室”项目的STEAM课程初探

    “家庭实验室”项目是学校科学课程的有益探索。所谓“家庭实验室”,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家庭为活动地点,以实验、观察、制作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2014年,学校正式构建基于家庭实验室理念的“让每个孩子快乐探究、自由创造的科学”课程体系。

    课程实施第五年,我们发现此项目切口小、上手快、内容包罗万象,虽深受学生喜欢,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参与研究个体水平差异较大,研究能力参差不齐;偏重个人探究缺失团队合作,项目缺少深层发现;跨学科关联度、融合度不够。基于此,我们开始尝试运用STEAM教育理念,融合主题开展项目式活动研究,力图陪伴每个学生经历“思考与设计、制作与创造、表达与展示”的过程,以此提升每个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以家庭实验室课程架构为基础,调整开发三层次STEAM课程体系,即普及型、培优型、极客型,通过开发全员参与的小项目到设计主题拓展项目,再到私人定制项目,实现点面结合、人人选择、人人参与、因势利导的教育原则,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走向教育最幸福的模样。

    比如主题拓展性项目设计《捕鼠器的设置与制作》,以一个地方鼠患引入,布置活动任务:设计、制作一款能捕鼠的装置。活动过程中学生基于实地考察的结果选址,根据地理环境和老鼠路径设计捕鼠器,并且把自己的计划形成文图以报告的形式分享介绍,最后在制作测试的迭代过程中完善捕鼠器。整个项目涉及科学、艺术、数学、工程技术学等多方面知识,形成“明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选择解决方案—筛选合适材料—制作模型—测试模型—改进设计”的工程设计思维。一个项目式活动中让各学科获得深刻的“安放”与价值皈依,促进了跨学科的高度融合。

    这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一定是基于学科课程又超越学科课程,课程内容、目标与实施路径更切合生活经验,具有挑战性;它必须以一定的课时做保障,方便学生展开探究过程;还要有真实情境引发任务驱动;.评价方式要更趋多元、显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已来,籀园人还要进一步打开学科视野,于融合中实现团队攻坚,让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土壤中孕育新的视角与策略,促进学校整体育人文化的深层次变革。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