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如何增强乡村教育吸引力
乐 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教育是根基。然而,当下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乡村,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突破点也在乡村教育。如何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因素是人,是如何留住人。

    留住“娃娃”,燃起乡村教育振兴的希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学校的生源不断减少,“空壳”学校不断出现。虽说国家的教育均衡战略、“薄改项目”让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乡村学校的生源却没有明显“回暖”。问题的症结出在乡村学前教育上。

    由于历史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重视程度基本是“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幼儿园建设得不到重视,特别是乡村幼儿园数量少、条件差。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对学前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竭尽全力让孩子在乡镇或城区幼儿园入园。而在外省、县城、乡镇的孩子到了入园年龄,基本上不会回村入园。这样小学就缺少生源,没有生源只能撤并学校,如此恶性循环谈何乡村教育振兴?

    要振兴乡村,遏制乡村学校的生源流失,就必须大力发展乡村的学前教育,想方设法使乡村幼儿园便民、惠民。贵州省玉屏县通过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区由2012年的一所公办幼儿园扩大至2018年的13所,并利用富余的乡村校舍建山村幼儿园51所。学前教育实行集团化管理,形成以集团园引领乡镇中心园、中心园带动村级幼儿园管理模式,做到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均衡。家门口有了好幼儿园,许多外出打工父母带着孩子返回了家乡,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由2012年的56.4%增长到2018年的98.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2017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主持召开“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座谈会”,县平溪幼儿园园长万国珍的专题汇报,得到刘延东同志“说得好,做得更好”的高度评价。

    留住学生,托起乡村教育未来。每年计划外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挤占城区学校的学位,造成学校人数和班级人数猛增,这是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无法消除的重要原因。“城挤、村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质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产生的。

    要留住学生,必须让孩子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与城里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为扭转“城挤、村空”的局面,玉屏县积极加大教育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建5个教育联盟,涉及全县的初中和小学,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形成了资源共享、师生互赢的局面,实现了教育均衡的最大化。这一系列举措,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学生前来就读,也让流失的学生逐渐回流,乡村学校逐渐热闹起来。

    留住教师,守好教育“制高点”。学校是乡村最美丽的风景。如今的乡村学校普遍经过“薄改项目”,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教师有了公租房,国家还出台诸如基层工作津贴、农村生活补贴等政策,可乡村学校依然缺少教师。留住教师,成为乡村教振兴的关键因素。

    如何留住教师?宏观上,“特岗计划”延长服务期4至5年,切实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微观上,对教师交流的区域、对象、程序、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让乡村学校有持续发展的条件。

    要留住教师,政府、教育局、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做教师政策上融心、业务上关心、生活上尽心的贴心人,让乡村教师有归属感和幸福感。好教师是留住学生的关键,学生也是好教师留下的信心源泉。玉屏县自2015年以来,年均培训经费180多万元,并重点向乡村教师倾斜,拉近乡村教师与城区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招聘、特岗计划等方式按需补充新教师,小学、初中师生比保持在1:18、1:12左右,位于贵州省前列;出台和落实乡村教师在工作、待遇、生活上的优惠政策,让乡村成为教师的向往之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则乡村兴,教育强则乡村强。只有精准施策,满足乡村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才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治本之策。

    (作者系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副局长、县人民政府督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