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
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要不得
梁 好

    “办公室要求上报材料催交一次扣0.05分”“观看学校制作的专题片”……这是西部地区一位中学校长展示的上级部门明确的年终考核清单。这位校长坦言:考核清单足足近百项,如“旷会一次扣0.04分,迟到一次扣0.01分”,有的考核要求准备工作过程性材料,如详细记录家访几次、通电话几次、各方态度、家访现场照片等。

    岁末年初,又是年终考核的重要时段,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目标责任考核考查学校一年来工作的实效,总结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的方向,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评价为导向,发挥教育督导考核的诊断、改进、监督、指导的重要功能,对于提升区域教育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我们也要注意,年终考核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绝不能陷入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怪圈。“留痕考核”的出发点在于突出考核工作的严谨细致,科学认真,将工作成效具化为档案材料,以档案材料呈现学校的办学成绩。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有限的精力集中放在档案材料的留存上,那么极有可能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将常规的教育活动形式化与功利化。如疫情期间,诸多地方开展在线教学,由于在线教学的分散性与即时性,教育主管部门很难全面掌控情况,便要求教师填写表格,网络截图,按时打卡,每日汇报,学校再集中汇总,按时上报。如此一来,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主要精力耗费在“留痕”上,又哪来精力研究教学,辅导学生,提高质量。

    过度“留痕考核”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的管控意识,归根结底是对学校不放心、不放权。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教育主管部门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服从,不管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可行、科学,学校管理者都只能唯上是从。于是,教育管理变成了教育主管部门一竿子管到底,为了“留痕”,学校千校一面地复制粘贴。

    “留痕考核”看似严谨细致,实质却存在很大漏洞,档案材料固然是工作实绩的具体呈现,但也容易弄虚作假。如果考核成绩取决于档案材料的精细化程度,而非工作的实际情况,考核评价便会失真,评价导向将会出现偏差。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打击一部分真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校长,可谓得不偿失。

    教育主管部门过度的精细化考核和“留痕管理”,必然导致学校层面精于档案建设,要求教师编写补造档案材料,如此,无疑将会严重干扰教育教学,加重教师负担,破坏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要杜绝过度“留痕考核”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主动放权让权,给予学校充足的办学自主权,由行政管控转向学校自主办学,避免管得太宽、管得太死、管得太多。年终考核重在考查学校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和学生发展情况,而对于常规管理则充分放手。同时,要改进考核的方式,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日常性考核与随机性考核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淡化档案材料,强化实地考察,多一些座谈走访、网络监督,努力提高考核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避免给学校和教师增加负担,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