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民办学校的生命力在于课程与教学创新
全国民办教育问策转型思享汇(第八季)举行

    本报讯(记者 钟原) 民办教育到底是在重复应试教育的逻辑,还是为社会需求提供多元选择?民办教育能否成为教育创新的“一盏灯”?4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教师报、华樾(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主办,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承办的全国民办教育问策转型思享汇(第八季)在潍坊举行,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吕同舟,潍坊市教育局原党委副书记曹红旗,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华,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嵇成中等出席活动,来自江苏、广东、安徽、陕西、山西等10余省份的100余名民办学校办学人、校长和高层管理者参加了会议。本季思享汇的主题是“民办学校教育创新”,与会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带来了最新的思考与成果。

    活动共设“远见演讲”“好书共读”“田野研究”等多个环节。开幕式上,吕同舟表示,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共中央密集下发了多个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我国教育向着更新更高的层面转化。“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从来不是矛盾的,只有将更多的教育新思想、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教育改革的未来才更加光明,也更加值得期待。” 吕同舟说。

    在“远见演讲”环节,张华以“基于学科思维的课堂教学转型”为主题作报告。“学科思维是人面临真实的学科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时能够‘以学科专家的方式去思考’,其对应范畴是‘常规思维’。”张华表示,信息时代的学科课程还需要强调生活的学科意义,让生活融入学科世界。“人不是长大了再创造,而是创造着去长大。信息时代教育的根本是创造,教师要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把创造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协作性思维”。

    “教育需要一场‘破坏性’创新,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其本质是权力中心。现代教育的三中心是杜威倡导的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其本质是成长中心。”嵇成中表示,“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具有两个共性,一是基于坚实的科学原理,并对此进行创新性应用;二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而非设计、材料、工艺领域的‘线性创新’”。

    在实践中,一批民办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的落地方式。项目制学习、导师制、跨界教师、企业管理经验……北京一土学校校长郭小月在会上介绍,一土学校专注于根植中国的个性化教育探索,将国际前沿教育理念融合,做接地气的教育。“我们正在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郭小月举例说,学校开发的社会情感课程,指向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社会认知、负责任的决策等核心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协作沟通、敢想敢做、追求美好等素养。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走进潍坊市北海学校观摩了学校“理解力课程”相关成果,该校围绕基于理解的教学,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挑战任务为驱动,以做中学为途径,将学科内或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以核心概念为统领进行统整,以课程结构的优化促进课程的整体育人。在现场,与会者看到一年级正在进行的主题实践课程——“节日”,教师将语文一年级下册多个节日主题相关的内容与《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节日庆典单元进行整合教学,孩子们运用多学科知识,通过表演、写作等方式诠释自己对节日的理解;二年级正在进行的主题课程为“游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动手操作、创造和体验,拼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如海底世界、花园、小房子等。有了对图形的辨别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数学的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得到落实,同时达成对学科和对“游戏”主题的更深层理解。“理解力即核心素养,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潍坊市北海学校校长聂淑香说。

    本季思享汇形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路径就是走向基于“理解”的学习、基于“综合”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实现“教学做”的合一,教育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发现美好、创造美好。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