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汪正贵论学校转型⑥
将“个别化”进行到底
汪正贵

    青岛中学《行动纲要》前言第五条明确提出我们的价值观和教育原则:“我们深信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个别化是我们坚持的教育原则。”为此,青岛中学确定的核心价值观是“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

    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关注群体而较少关注个体,较多关注每一类学生,较少关注每一个学生。比如,我们习惯于称学生为“大家”或者“你们”,这隐喻着学生永远是“大家”中的某一人,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其实,从来就没有“大家”这个人,只有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且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有自己的主体性价值。当我们将学生视为群体中的一员,个体就被抽象为集体的一分子,个体就消失在集体之中。

    我们强调面向全体,这并没有错。“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的教育追求,但是,只有我们真正面向每一个个体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

    在青岛中学,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我们从课程到教学,从教育到管理,将“个别化”进行到底。

    在课程上,我们注重课程的选择性,选择性是个别化的重要体现。目前我们已开设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177种,通过课程类别的丰富性与可选择性,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并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教学上,我们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实行走班选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人一课表,并最大限度地实行课内分层,以技术助力个别化学习,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援助。在教学中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实行弹性教学,努力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成立学生成长责任中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每个学生的成长责任中心分别由导师、学科教师、教育顾问、咨询师、教育干事、生活教师、学长等组成,各负其责,全员育人,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

    在管理上,从六年级开始,实行全面走班的组织形式。传统学校的最小管理单位是班级,青岛中学的最小管理单位是每一个学生。能用个别化解决的,不用统一的方法处理。即便是家长会,也尽可能开成一对一的家校沟通形式。

    当学校教育从观照群体,进而转向观照每一个个体,是基于这样的逻辑:首先,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教育的起点;其次,教育教学的方式应该充分观照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成长节奏和差异,并将差异作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最后,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涵养他们的主体性和个性,将学生培养成不一样的个体。

    是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生命存在,有着自己的主体性价值。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自己。个体虽然渺小,却弥足珍贵。青岛中学11年级学生李嫣然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渺小的“个”》中这样写道:

    “对于世界而言,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也许我们也会成为这些‘个’中的一个。在这个世界上,个体组成群体,但大部分时候,个体的存在价值被忽视了,生死也被淡化了。只有当我们能够从群体中分离个体,并一一对其进行弥足珍贵的感怀时,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个个体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实,生命之间、命运之间,很近很近。”

    当然,我们主张个别化的教育原则,并不是摒弃社会性和共同体,不是摒弃集体教育的功能,也不是摒弃关系的价值和意义。人总是生活在集体之中,存在于关系之中。社会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正是教育的完整目的。因此,我们主张的个别化,是在统一中注重多元性,在共同体中培养主体性,在社会性中涵养个性。面向个体正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全体,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作者系青岛中学执行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