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专家点评
富有感召力的课堂变革
孙元涛

    课堂是个小世界,常态化的课堂教学往往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只要用心打量,“图景”尽收眼底;课堂是个大宇宙,有限的空间蕴藏着微妙的变化,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唯有以全部身心浸润其中,方能窥其意、悟其妙。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往往将课堂教学理解为师生围绕核心知识而组建的任务单元,这种理解虽不无道理,却容易导致教学因过度追求掌握知识的有效性,而忽略课堂中师生生命活力在深度交流中的互契共生。一位眼中有生命的教师,不会被课堂的狭小空间困住,师生依托知识而形成的生命场,全息性地映射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旨趣与命意。以这样的情怀思考课堂、研究课堂、改变课堂,课堂无疑是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宇宙。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作为“新基础教育”共生体中的试验校,将课堂教学深度变革作为推进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的基础性工程,聚焦课堂日常形态的改变,尝试课堂教学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的系统性变革,探索建构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近5年的持续性研究,是“新基础教育”理论在学校转型性变革实践中扎根的过程,也是学校师生在变革中凝聚思想共识、提升专业智慧、洗练价值立场的过程。在许多学校,当“忙”变成专业生活的常态时,教师容易在日复一日的专业杂务中损耗激情,过早步入职业倦怠。有的教师刚过40岁,就以“老教师”自嘲甚至自居,将理应充满激情与梦想、蕴含丰富挑战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变成在舒适区内沿熟悉轨道的“无动力滑行”。

    临淄区实验中学在深度融入“新基础教育”研究之前,也存在这种现象。但是,“新基础教育”对学校转型性变革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全、实、深”要求,既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理念倡导,更是一种不容逃避偷懒的动员令,从中期评估到全员普查,教师在全方位无死角的浸润式变革和阶段性推进中,从旁观者到行动者和当事人,不断见证着“新基础教育”在长达20多年的实践变革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有效性和强大力量。“老教师”的生命自觉在日常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重新觉醒并迸发出强大能量,他们不仅主动承担教研课,在反思重建、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中获得了专业上的长足进步和精神面貌上的革新,并主动引领年轻教师发展,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体验到了成己成人的成长感和成就感。许多时候,行动是消解疑虑、培育认同的最有效路径。教师在变革实践中的自我成长和内在生命自觉的唤醒,不仅诠释了“新基础教育”成事成人的智慧,更为学校的持续性变革积蓄了持久动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于国家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每一所具体的学校来说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变革,无疑是学校系统性变革的一部分,而且可能是最具挑战性,未来最具显示度的部分。临淄区实验中学在“新基础教育”引领下,把课堂变成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在小空间里孕育出了大宇宙,为学教关系转型和课堂深度变革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典型样本。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