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新生代班主任
我与“星辰教室”的故事
余 婧

    2020年11月2日,由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十七小学401班学生书写的150篇抗疫日记,集结成《少年记“疫”》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唯一一部从小学生视角出发书写的抗疫历史,书中的许多细节记录感人至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个班级的孩子何以在特殊时期完成这样一件伟大的事?这是班主任余婧长期教育结出的果实。

    ——————————————————————

    创建优秀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的追求。带班,我特别注重创建美好的氛围与环境,打造创新教育场,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班级文化重熏陶

    “文以饰行,化而塑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性情,班级文化建设不可小视。班级的文化因子会伴随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2017年暑假,我开始思考接手新班要如何营造班级文化,我将把学生带向何方?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们现在成为幸福的小孩,将来成为幸福的大人。基于此目标,我做了三件事。

    •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

    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怎样把教室建成孩子心灵的栖息地,便于他们温暖、安全地在这里生活学习?我在教室墙壁的展板上抄写了一首自己改编的小诗:

    我要生长

    世界真大,都不一样。

    小猫爬树,小鸟飞翔。

    大熊抓鱼,蜘蛛结网。

    ……

    小小种子,破土发芽。

    努力读书,心灯点亮。

    天地之间,我要生长。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在前行的路上,孩子会遇上种种挫折,我要做的是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给予孩子全然的接纳与支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

    •制定幸福班级公约

    美国明星教师克拉克的55条班级公约深深影响了我。班级公约不是束缚,而是一份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约定。孩子学习了拼音,会写字后,我给孩子念了克拉克的班级公约,与他们交流什么是班级公约。令人惊喜的是,孩子在我的指引下,协商、制定了自己的班级公约:与书成为好朋友;谅解他人无心的过错;乐意为他人鼓掌;积极主动为集体服务;教室里不喧哗……

    这些公约有规则的渗透,有习惯的培养,有文明礼仪的要求,更有良好性情的熏陶。

    我们给班级取名为“星辰教室”,孩子在这间教室里开心吃饭,安静阅读,有序打扫,认真学习,自由成长……当遵守秩序变成一种习惯,当习惯形成制度刻到了孩子的头脑里,制度就成了独特的班级文化。

    •“心语心愿”筑梦未来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就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主动想办法面对、克服各种困难。

    在教室的另一面墙壁上,我设计了“心语心愿筑梦未来”板块,让孩子在爱心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心愿。51个孩子稚嫩地表达着对他人、对集体的关心与热爱。

    教育更多的是熏陶,是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一个班级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不仅可以解决许多学生的个体问题,班级也可以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班级活动助成长

    班级活动是育人的有效途径,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

    •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开学第一天,我就将“劳动”纳入家庭作业,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养成了爱劳动、自食其力的良好习惯,孩子成了家务小能手。我们班还经常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如“叠衣服”“系鞋带”“包饺子”等,不断点燃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

    每一次班级的春游和秋游活动,我们班孩子都自己买食材、做食物,展示各种绝活。教会孩子做饭,就是教会了孩子一生中最平凡但也最不凡的事情。

    内在的成就感,是一个人做事最大的动力来源。在教育过程中,若用成就感驱动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动力,自觉往好的方向发展。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孩子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带着孩子开展有趣、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可以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在记“疫”中成长

    什么样的班级活动能让孩子充满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答案是:个性标签、特色品牌、高光时刻。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应紧密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理念,带给孩子终生难忘的体验,获得精神成长。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时,因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被按下暂停键。

    疫情是灾难,疫情中发生的一切也是最鲜活的教材。我想引导孩子用心聆听、切身感受生活这本大书,把对生命、规则、感恩、担当等融于笔端。于是,我与全班孩子相约同写抗疫日记,武汉解封之日就是日记结集成册之时。

    我引导孩子观察、描写身为医护人员、志愿者、环卫工人、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的爸爸妈妈如何守护武汉这座城,援鄂医疗队等如何勇敢逆行,党和政府如何科学决策。我和孩子用鲜活的战“疫”日记传递伟大的抗疫精神,给孩子最珍贵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柯颖在爸爸、奶奶都被确诊住进不同的医院治疗后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她用深情的笔把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写进了一篇篇日记里。

    殷熙喆的父母都是医生,2020年1月19日他被送回鄂城老家,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与父母分别80多天的心路历程。

    在志愿者家长的影响下,我们班刘仁锦成了武汉市年龄最小的购物团团长。他每天接听孤寡老人的需求电话并登记好,再由志愿者妈妈购买好物资送到老人家里。

    2020年4月8日,我们用3600多篇日记、40多万字,迎接武汉这座英雄城市解封!

    2020年10月15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览在武汉拉开大幕,我们的日记集《从风之舟到春之歌》在此展出。

    2020年11月2日,从《从风之舟到春之歌》中精选的150篇日记编辑成《少年记“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少年记“疫”》是逆行英雄的活档案,也是国内唯一一部由孩子书写的抗疫历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题写书名。

    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活动总结的重要作用。疫情过后,返校当天我在开学第一课上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升华了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那节课上,我和孩子商量,把《少年记“疫”》一书的版权无偿捐给中国下一代基金会红烛基金。

    我欣慰地看到,孩子通过记录,确立了榜样、汲取了力量、坚定了信念,培养了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做到了和我们的城市一起坚强、一起成长。

    一个能战胜各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的班集体会形成一种磅礴的奋进力量,带给学生无上的荣光与自信,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2020年那个特殊的春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团结的力量,这份感悟是孩子最大的成长,相信他们今后也能勇敢坚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构建幸福家校关系

    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有志同道合的信念。因此,把家长变成教育合伙人,与家长一起成长,对班主任来说尤其重要。

    •用智慧引领家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里森曾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我现在的家长多数是“80后”,是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也是被娇宠的一代,许多家长也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提升幸福家庭建设能力,成了我的另一份责任。

    一年级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深刻。一天早晨,我发现萌萌脸上带了一个清晰的巴掌印。趁没人的时候,我悄悄问她:“谁打的?”她说:“妈妈!”当天,我在家长群里转发的文章是“不做大吼大叫的妈妈,我被一只企鹅教育了”“不快乐的妈妈对家庭的杀伤力有多大”“母亲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几篇文章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共鸣,萌萌妈妈悄悄给我发信息表示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湖北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成了我历届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家园。通过阅读,家长积累了育儿经验,改善了亲子关系,放弃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成了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选择接纳孩子、看见孩子、倾听孩子,教育才有温度。

    •用爱心感染家长

    我班小鱼,一岁时父母离异,他和年迈的外公外婆住在武汉。在幼儿园时,小鱼被诊断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医生注明孩子需要进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上小学后,我无条件接纳了小鱼,也不忍让老人陪读,尽自己最大努力探索融合教育。为了让班里的孩子理解小鱼的不一样,包容他、接纳他、帮助他,我给大家讲了绘本故事《世界上最好的弟弟》《不一样也没关系》,让全班孩子了解、认识这个世界每个人本来就不一样,从而尽早接纳小鱼。孩子们就在我这样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接纳并关爱弱者,他们的行为又深深影响了家长。现在,我班家长经常在微信群里为小鱼的外公点赞,我们约定一起陪着小鱼慢慢长大。

    •用孩子“唤醒”家长

    2019年6月,我看到朋友圈不断有老师晒“3X时光寄语计划”活动——请每个孩子给他们未来儿女写一封信。我顿时眼前一亮,感觉这是一次很好地促进孩子自我教育和家校共育的机会。于是,我花了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写信,有的孩子写道“我会每天给你读绘本,每天给你20分钟的玩耍时间,我还会手把手教你劳动”,还有的孩子写道“我不听话的时候,爸爸就用皮鞭抽我,好疼好疼,你长大了,再调皮我也不会打你”,字里行间都折射出家长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我把孩子的信交给了家长,我相信它能触动家长的心弦。 

    第二天,我收到许多家长的回信,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利用班会时间认真读了家长的回信,每个孩子都听得非常认真。同样的父母,同样的话,换个地方,换种方式,带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家校合作需要拓展空间,创新方式,躬行深耕。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在家校合作方面我们要打开脑洞,不断创新实践,构建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的路径方法,开启教育的另一扇门。

    如今,孩子在“星辰教室”幸福快乐地成长着,自由自在。今年五一前夕,我们给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捧当中心小学寄去了《少年记“疫”》。经历了武汉这场疫情的孩子,亲眼看见这座城市如何迎来新生,更懂得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担当。孩子认真学习着如何寄快递,回到学校后还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希望多年以后,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依然记得今天的经历,主动为他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

    (余婧,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十七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第七批卓越班主任培训班讲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