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学而时习
点燃儿童这颗文化的种子
马秀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儿童接触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储备丰富的文学词汇、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展开恣肆的文学想象等,对于感受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美感与文化修养具有深远影响。

    体验式学习是借助情境体验、实践操作、亲身经历等过程,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方式,引导儿童了解并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儿童文学作品的体验式学习,以文学作品为主线,整合儿童多方经验与能力,利用经典的文学作品,积淀儿童文学底蕴,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

    创设情境,强化感知、培养审美情趣。体验式学习强调儿童与不同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创设适宜的情境,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古诗词创设唱、画、演等情境,引导儿童学习、理解古诗。

    看美景。在古诗中有很多是作者托物言志、借景抒怀的名篇佳作。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教师可以把庐山、天门山、长江三峡等纪录片剪辑成诗中的专题背景画面让儿童观看,配之以与儿童认知水平相当的讲解,让儿童从中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风光的美好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儿童对美的感受和认识。

    唱古诗。古诗的结构形式特有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句式美,是儿童学习的核心经验。在儿童诵读古诗基础上,从儿童熟悉的歌(乐)曲中找到和古诗情感与节奏吻合的歌曲,填唱古诗词,既帮助儿童熟悉古诗词的内容,又让儿童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到学习古诗的有趣和美妙。

    画古诗。画面感非常强的古诗可以引导儿童“为诗配画”,如《梅花》《江南》《枫桥夜泊》等,绘画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水彩画、水墨画、蜡笔排水画等,鼓励儿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尽情表达自己对古诗画面的想象、对意境的理解,也有效提高儿童对美的理解、创造和表达。

    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感受古诗、理解古诗、再现古诗,享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画面美,从而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扮演角色,强化体验,弘扬民族精神。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优秀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这是培养和塑造儿童“中国心”必备的民族文化基因和符号。营造与文学作品核心内容与民族精神相吻合的背景和氛围,引导儿童走进作品中的生活与事件,在作品演绎与角色扮演中体验作品,表现作品中的人物风范与精神气概,是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

    传统文学作品中具体鲜明的形象,适应着儿童阶段形象思维的特点,潜移默化引领儿童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如《神笔马良》《老鼠嫁女》《愚公移山》《狐假虎威》,选取适合儿童学习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儿童展开想象创编剧本,让儿童在戏剧表演中创造性再现这些文学作品,使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想象创造、表现表达融为一体。在这些文学作品的深度体验中,让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气概为儿童打下中华民族的精神烙印。

    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启迪生活智慧。根据儿童学习文学作品的不同阶段,创设系列实践性体验情境,让儿童置身不同的任务与项目中,引导儿童聆听名著中经典故事片段、联想当年的风土人情,通过模仿表演当年的风云与人生,领略中国人的英勇与智慧。

    在任务驱动、形式丰富、多种感官参与的系列体验活动中,儿童将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各种能力,再运用这些能力来反映文学作品的内容,这样的过程促进了儿童语言、思维、想象、创造、交往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儿童自己创编剧本、合作设计舞台背景、分组制作服装道具,在这些过程中儿童的想象表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应运而生。

    儿童是文化的种子,需要教育者的灌溉。创设适合儿童的各种体验活动,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走进经典文学作品,能让儿童珍视自己的文化,增进儿童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为儿童的文化自信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