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
今日之乡村教育改造
朱 建

    陶行知说:“我所写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我以为这些既是先生的信条,也是先生的实践。因此,站在今日之乡村教育的角度,还能从中汲取可供效仿的精神力量,以及可资借鉴的方法路径。

    乡村学校之今日任务:服务乡村、改造乡村。诚然,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眼里可能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从小生在乡村,长大后又“躬耕”乡村教育20多年,基于这样的成长背景,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是一位教育先行者希望通过教育改造乡村、改造中国的奋力探索,因为在先生心中,“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

    固然,今日之乡村早已与先生那时之乡村有了天壤之别,但乡村学校之今日任务仍有相似之处。

    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说,要“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今日之中国,因为城镇化不断推进,乡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谋生。距离城市较远的乡村留下老人、儿童;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聚集了从更远的乡村而来的新乡民,他们在这里开展新农业、建设新天地,一并而来的还有更远乡村的孩童,他们在这里成长、求学。

    所以,乡村学校无论距离城市远近,都仍然承担着教育乡民子弟的职责。这些子弟将是未来建设城市或乡村的新生力量。办好乡村学校,服务乡村的任务仍然未变。

    乡村改造之今日路径:立足乡村、依靠乡村。或许有人说办好乡村学校、服务乡村父母、教育乡村儿童可以看作服务乡村,至于改造乡村却从何谈起呢?陶行知在《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中说:“社会是个人结合所成的。改造了个人便改造了社会,改造了社会便也改造了个人……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乡村改造是系统工程,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早已明确了目标、路径和保障。站在今日乡村学校的角度,似乎仍能从先生那里得到明确的方法。“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的改造社会……所以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

    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会议、活动、家访等,帮助乡民认识教育的意义、学习教育的方法,让他们在教育中成为越来越合格的家长。再比如,现在学校不断开展诸如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教育,这些教育活动需要家长参与,于是家长便在协助学校、配合学校的过程中习得了许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的知识与技能。以上可以看作是乡村学校改造乡村、乡民的直接作用。

    而间接作用则体现在对人的思想、理念的改变。比如,许多从外地来南通的新乡民中,还存有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的思想。这些是与他们自身成长过程有关的。在与这些家长的交往中,学校教师便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长的理念变了,孩子的命运也有了改变的可能。所以,今日的乡村学校仍是乡村一地的文化中心,对乡村一地移风易俗、思想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乡村路径之今日革新:革新学校、革新教师。新的乡村改造需要新的乡村教育,新的乡村教育需要新的乡村学校,新的乡村学校需要新的乡村教师。那么乡村路径之今日革新,便要从革新学校、革新教师开始。

    其实不仅是乡村学校,城市学校也一样,只要是办学就面临经费和时间分配与使用的问题。只是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规模更小、经费更少,而要承担起改造乡村的责任又必须花费时间和经费。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一文中说:“光阴与钱都有限,该用才用,不该用必不用。用必尽其效。”

    这里对时间和经费的安排,就是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的时间和经费用在什么地方,这是由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的。所以,能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能把时间和经费用到什么程度,需要学校有恰当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这便是革新学校了。

    陶行知先生担忧,“寻常人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误认读书为教育,只要提到教育,便联想到读书认字。他们以为一切教育都从读书认字出发。他们只管劝人家识字读书,不顾到别的生活需要”。在今天的学校,仍有同样的困惑,便是教师把教育和教学分开,课上只谈教学,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育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五育”并举、学科育人等要求被不断强调!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源自他对当日之中国、当时之乡村的深刻理解,为了改造乡村、改造中国,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付诸实践。时至今日,他的观点与实践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或许因为时过境迁,具体的矛盾已经改变,但是其背后的真理却依然存在。或许,这正是陶行知的伟大之处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

    ●请读者思考

    中国在发展、乡村在发展,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办好乡村教育、发挥乡村学校的功能,从陶行知那里我们还能得到哪些启发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