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1日 星期三
锐评
“三好”应是学生的成长马拉松
陈复兴

    每逢各种国际马拉松比赛拉开帷幕,我就不由联想起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三好学生”评选。“三好学生”评选不应是短程冲刺,而应是一场全体学生的成长马拉松。

    目前,一些地方的“三好学生”评选多追求短跑式、阶段性的胜出,并且造成深受诟病的“连庄”现象。今年评,明年评,年年评,评来评去就是这么几张老面孔,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望“三好”而兴叹,久而久之评“三好”偏离了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提高的目的。

    另外,由于“三好学生”是尖子生的标签,荣誉背后的附加值较大,因此少部分学校会出现评选不公正、不透明等现象。“三好学生”资源的有限性与学生对“三好学生”的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怪不得有专家大声疾呼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

    能否设计出一种遍及学生成长全程、惠及所有学生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既能使“三好学生”的受惠面最大化,又能有效缓解“三好学生专业户”的心理焦虑,从而切实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成长?

    一是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学校可以草拟“三好学生”标准,明确“学生当选后即在全学段都不再参评,改为每年度考核通过”。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并以“我眼中的‘三好学生’”为主题开展全体师生参与的大讨论,举行民意投票并最终出台“三好学生”评选的正式方案,让全体学生对评选标准有充分的心理认同,完成从“我不可能评上三好”向“我努力就能评上三好”的重要心理转变。

    二是增加丰富多元的评价内容。“三好学生”评价应抛弃唯分数论,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比如采用成长记录册等,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作出全面、及时、规范、有效的记载,分阶段进行小结评估,使学生明白“三好学生”是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得来的。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道德观念和身心健康的关注,如上海市把“社会责任感”设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浙江省义乌市某小学规定:“视力保持在5.0以上,或者已近视者一学期下来视力不再下降的学生,才可以参加‘三好学生’评选。”这些做法尽管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传递出评价内容逐渐转向多元的积极信号。

    三是确立公正透明的评价程序。候选人名单及其目标达成情况、评选结果等,都要以妥善的方式在班级及学校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和教师的全员监督。同时,公布政教处和校长室的电话,给予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严禁以家庭背景等不正当因素作为评价依据。学校对举报内容要认真加以核实,同时保护举报者隐私信息。

    四是形成普惠长久的评价机制。每次“三好学生”评选都要在未曾评上的对象中确定候选人,预防“三好学生专业户”现象。已评上的学生,下一轮即改为考核通过,公布名单,避免重复评选。另外,考核要严格执行,评选后需要进一步观察学生在家庭、社区的表现,拒绝“三好学生”评选短视化、一次性化,对后期表现不佳的“三好学生”给予口头警告、通报批评甚至撤销称号等处罚,努力维护“三好学生”标准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五是传承远离利益的评价精神。回想过去,那种只有一个仪式、一张奖状、一支铅笔的“含金量”,不与任何实际利益挂钩却赢得学生普遍向往与敬畏的“三好学生”评选,真令人怦然心动。因此,“三好学生”要与升学等现实利益脱钩,去功利化,再配以模范生、特色生、文明生、优秀班干部、进步奖等多元化评选,共同打造学生成长马拉松的教育美景,从而为每个学生留下温馨美好的校园文化印记。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