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国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
王力书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在许多学校纷纷开设。但是对于乡村小学而言,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等问题,仍然值得认真思考。

    在我看来,当前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许多学校都是教师自己选择教材,诵读的内容多为《三字经》《弟子规》《诫子书》《增广贤文》《论语》等书籍中的部分篇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同一套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部分内容深奥、晦涩,如果没有教师或家长的引导点拨,诵读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三是诵读内容精华与糟粕共存,有的教师未能做到深入了解、认真挑选。

    因此,开发一套适合乡村小学使用的国学校本教材迫在眉睫。近年来,湖南省新化县白溪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挖掘国学经典诵读内涵,兼顾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个性化开发,量身打造出一套适合乡村小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层次鲜明、丰富多彩的诵读内容。

    遵循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校本教材应当选择音律和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校本教材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应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尽量做到每篇文章都有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并对一些生僻字词进行注音和解释,具备可操作性。

    精心挑选内容,突出地方特色。校本教材的编写在尊重我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乡村小学实际,结合时代需要精心挑选学生能够接受并在乡村环境下认可度较高的内容作为诵读素材,其中不仅有《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传统读物中的经典内容,还有《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古典文学“实操指南”。

    校本教材的开发还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选编具有学校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内容。比如,挖掘整理新化本土山歌《月光光》以及其他新化童谣,选编新化历史名人的作品和故事(陈天华的《猛回头》、成仿吾的《静夜》等)。同时,还可以融入一些富有现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美文作为补充。

    注意图文结合,提高诵读兴趣。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特点,校本教材要选编一些与文字配套的图片,或者邀请本地绘画名家和美术教师补充插图,尽量做到图文并茂,提高学生诵读兴趣,让学生读校本教材就像看漫画一样轻松愉快。

    为了让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更好结合,学校总结出几点做法。

    一是把学习国学经典列入教学计划。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把学习国学经典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规定教师每周开展经典诵读和经典讲解不少于3课时,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测试。学校政教处也把各班诵读国学经典情况纳入日常检查范围,真正让国学经典诵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是开展多种诵读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对国学校本教材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国学知识竞赛。学校要求每个班挑选6—8名学生组队参加年级初赛,获得年级前两名的学生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决赛,比赛题型多样化,有抢答题、必背题、接龙题等,内容涉及国学常识的各个方面。

    国学文艺表演。教师选取典型的国学故事或作品,编成相声、短剧、舞蹈等,先在班级内自导自演,练习一段时间后在学校举行的文艺会演中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内涵的理解。

    改写和创作。学生熟读部分国学经典后,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有了较深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灵感,鼓励学生大胆改写成故事、小小说、短剧等,形式不拘一格。

    三是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为了进一步把国学经典诵读落到实处,学校把每周三下午两节课时间确定为学生的社团活动时间,以校本教材内容为核心,分组开展国学经典朗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传统礼仪展示、经典短剧编排等活动。

    四是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充分利用走廊、教室、宣传栏等区域,围绕“诚、恒、实、新”等不同主题进行一系列设计:在教室布置班级文化墙,建立班级图书角;在教学楼的外墙和楼梯处张贴国学经典小故事、悬挂名人名言;在校园围墙内绘制和书写“仁、义、礼、智、信”等代表儒家思想的图画和文字;校园广播每天早晨和中午时段播放国学经典诵读范例及经典歌曲,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侧耳听雅曲”,渲染出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赋予校园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随着国学校本教材的深入推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引领乡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学校将继续探索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国学校本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新化县白溪镇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