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委员专家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实践者对话
共商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本报讯(记者 康丽) “几年下来,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对家长的尊重、温和、包容,感受到了我们是一个成长共同体,这就是‘合作对话’的深刻体现。”11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人民政协网主办的教育之春“感受发展·走近朝阳·走进校园”沙龙在北京举行,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初三(1)班学生家长刘琛一语道出这几年学校开展“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感受,而这也正是本次沙龙的主题。

    “开始学校只有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加入课题实验,现在是全学科推进。”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校长刘美玲历数几年来学校的课堂之变、教师之变、学生之变、家长之变这“四大变化”。

    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就是望京实验学校教师李惠敏的数学展示课。“‘合作对话’对我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它相当于我的第二个师傅。”李惠敏直言,“合作对话”是自己职业生涯和教师专业的破冰环节,让她真正懂得了教学,懂得了学生,看到了学生实实在在的成长。

    沙龙上,李惠敏的这节数学展示课深深打动了与会者。

    “身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每当看到实践这只大脚扎实地踩在了课堂上,心灵就会为之震动、为之动容、为之欢悦。”观摩课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说,“在‘合作对话’课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师生间的教学演示、孩子间的学习活动、教师间的相互磋商都朝向最美好、最有效、最有适宜性的教育方向,我觉得如果一个好老师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教给最合适的孩子,这就是好老师最大的勋章”。

    这一点同样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和肯定。

    “教师通过‘合作对话’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让美好的教育追求落地,这样的探索非常有价值,不仅给学生带来实际收获,也让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准获得了很好提升。”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由衷地说。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钟祖荣看来,“合作对话”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通过大家的讨论分享来建构知识的意义;体现了教育的互动性、关系性、主体间性,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体现了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对话就可以协商,协商就能够综合各方面意见。

    毫无疑问,“合作对话”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每一节课上,还反映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上。

    “‘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关键,我的理解就是‘关系’,没有‘好关系’就没有‘好教育’,‘合作对话’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建立良好关系,尤其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这种合作也不限于师生关系,还涉及家校之间的对话、师生关系的对话、生生关系的对话等。”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

    沙龙上,作为“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课题研究负责人,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就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分享,从学校文化到教育文化,再到理想的教育文化,直至提出理想的教育文化落地的抓手——“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这项课题通过系列可操作的模式和方法,最终让“立德树人”成为一线教师主动的价值追求。

    在王世元看来,“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建立在“成长共同体”基础之上,通过“对话”唤醒受教育者强烈的对话愿望,实现了受教育者由内而外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合作对话’存在于所有教育教学范式中,只要教育发生就有‘合作对话’”。

    “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接下来将有什么新的拓展?与会专家在沙龙上给出了建议。“党和国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我们的教育改革要融合关键能力与基于各门学科的学科素养,这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薛二勇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陶沙认为,这项改革将提质和增效落到了实处,超越了课堂和单个教育活动,从文化的角度来提出和检验解决方案。教育要塑造时代新人,下一步需要考虑怎么从孩子的脑结构和功能更优发展的角度来推进、拓展、辐射。

    “基础教育的许多改革需要‘袁隆平式’的改革,需要大面积提高质量,而不是单弄一个试验田,单种一棵很好的植株就完了,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孩子。”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特级教师李奕表示,“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初步形成了工具方法,已经有了区域整体推进的态势,接下来要结合当前的问题和实际做新的探索和研究,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真正的抓手。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