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发现课堂改革样本·浙江省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小先生”课堂
以“教人者教己”的课堂共建
季迅群

    3年前,在课堂调研中我们发现日常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侧重“听讲”,忽略主动学习。数据显示,至少60%与“做”有关的学习活动还是练习,学生的主动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二是侧重“知识”,忽视核心素养。由于“知识本位”的思想束缚,大部分教师课堂上呈现的还是点对点的线性教学结构,学生表现的是学习的浅表化,素养培养不容乐观。三是侧重“个体”,忽视合作学习。虚假的合作学习既消解了学习共同体可能给个体独立学习带来的增效意义,也阻碍了学生素养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课堂偏差,学校启动了“人人小先生”变革项目。这一变革项目旨在成就一批浸润“先生味”的学生,设置“全景式”课程,构建“小先生”课堂,引领“小先生”治理。而“小先生”课堂旨在让每个学生“以教人者教己”的态度“为教而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遵循“即知即传,相互成就”的理念。“小先生”课堂以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为思想精髓,倡导的是一种“人人为师,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彼此切磋和相互影响,“小先生”课堂以“与人互学互助”“教人者教己”为目的,这是一个“即知即传、即学即教”的过程。

    符合“输入+输出=知识内化”的学习观。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给别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小先生”课堂强调人人成为会教别人的“小先生”的学习观,让课堂有更多机会给孩子经历“输入—输出—内化”的完整认知过程,变“老师说”为“学生说”,实现主动学习,促进深度学习。

    契合“思考+表达=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内涵。思考力和表达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思考”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是把自己内化了的知识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来表现的过程。“小先生”课堂重视问题的设计,重视表达的空间、时间建设,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满足了学生的表达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三学”样态,助力课堂从教程走向学程

    “小先生”课堂的重要特点是“多中心领学”,具体的实践路径是“独学—共学—创学”。

    独学:启动“小先生”学程。如何让学生主动成为独立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小先生”课堂首先要保障学生独学的时间。独学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过程,是课堂中“共学、互学、领学”的基础。独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以课堂“小先生”任务作为驱动,自主自发学习。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不同的“小先生”角色,让先学或先学会的学生担任“小先生”,让学生实现从学到教的跨越。语文学科有识字“小先生”、数学学科有说题“小先生”、体育学科有篮球“小先生”……

    共学:进阶“小先生”学程。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高效发生是“小先生”共学活动的追求。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学校开发了分层领学、专家研学、圆桌评学、协同教学等不同的学习路径,创设共学模式,让学生在领学中互为“小先生”,不断实现能力进阶。如圆桌评学学习路径:“明确任务—集体设计—换位评价—圆桌会议”。教学科学课《老街光影灯》时,老师先安排学生两两换位,借助评价表对其他小组的作品作出评价,并至少提出一条改进建议。评价完成后,再由大组长主持会议畅谈评价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以“参观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评价、提出建议,从而提升高阶思维和元认知能力。

    创学:拓展“小先生”学程。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各种平台,学生在项目式学习、场景学习中,面对更具挑战性、更复杂的问题情境,学习内驱力被激发,独立或合作运用知识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为了助力学生自主复习,语文教师金晓以“我们出一张卷来考考同学”作为项目驱动。孩子4人一组开展行动,形成自己原创的期中练习卷。分析错题时,老师同样是让“小先生”负责,谁出的题谁来分析,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为教而学”的过程。

    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一次项目式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倡导人人参与过程,人人有研究成果,人人交流展示,人人成为项目“小先生”。如学校开展了“我是小小设计师”项目活动,不同年级分配到不同的项目:未来厕所、未来教室、地面游戏设计等。项目活动中,学生不仅大胆设计、动手实践,还要梳理成果,用视频的方式介绍、展示成果。选拔出来的优秀成果,学校还搭建了现场展示平台。

    “三动”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走向深度

    任务驱动: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小先生”课堂追求有统摄性的大问题,驱动学生展开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共学成为一种需要。备课中我们会设置开放式任务。如五年级语文《金字塔》一课,很多教师会选用作业本上的表格梳理两篇课文的不同。而教师陈媛对这个任务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放领学内容,开放呈现形式,让课堂有了更多的思维生发和创新表现。不少教师还会着力设计自选式任务,体现个性学习;设计辩论式、互评式等活动任务,组内互辩、互验、互改、互评,让学生在“自我”与共同体的充分交互中,分享信息、深化理解、进阶思维。

    支架推动:多方位的学习支持。提出一个变革项目很容易,难就难在要真正落地。为了推动课堂变革落地,教师团队研制开发多样化的学习支架,有学习手势符号、展示交流指南、合作学习指南、学习辅助工具等。

    评价撬动:可视化的成长评价。学生不是天生的“小先生”,从“学生”到“先生”角色的转化对学生的学习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学校提出了“小先生”的六大学习力:“会倾听、会提问、会表达、会合作、会观察、会整理”。骨干教师团队还从“指向习惯、指向思考、指向创新”三个维度对每条学习力的要素加以细化,并以具体内容方式呈现出来,让任务可视,让行为可见。

    为了充分调动“小先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在后台设置评价指标,利用雷达图等数据图示,促进共学共生,长效提升“小先生”的综合素养。

    支持系统,融入人与学校的共生之旅

    课程支持:“全景式”课程内容开发。“全景式”课程是一个全面、立体、丰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基于丰沃的课程土壤,学校开发创生了许多“小先生”课程。如班级层面,我们有课前“小先生”讲坛,利用课前3分钟各学科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坛活动,有讲错题、实验操作、表演等课程;课后服务时间,师生共同开发的256门“小先生”课程中有“阅读小先生”“魔尺小先生”“戏剧小先生”等。学校层面,利用午间休息时间每周定期开展“小先生”讲坛活动和“小未来秀场”课程,给热爱学习的学生提供丰富知识、展现自我的舞台。

    场景支持:“无边界”学习场景打造。学校以无边界学习作为理念支撑,结合项目式学习、学科整合和真实情境,创建了玩创中心、学生交往中心、生活中心等学生十大中心,以拓展教育学习的空间、延伸学生实践的场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如结合游戏玩乐、实践探究、展示交流、角色扮演等体验学习理念,对校园的学科长廊进行升级分类规划和升级打造,让校园所有空间连接处都有各种可视化的知识呈现,学生随时带着问题去发现、解读、研究,形成实时反馈互动的教育场。

    治理支持:“卷入式”学校生态治理。课堂变革的成功源自学校教师的内在动力和创新实践。学校就是要调动一切“关系的力量”,帮助所有人更好融入这场人与学校的共生之旅。我们采取了以下举措:

    “校长最一线”:每个学期学校举办“正副校长课堂展示”。这不仅是倡导校长保持与课堂教学的联结,而且是督促校长对课堂变革保持“最前沿”和“最一线”的认知和思考,用行动传达对“小先生”课堂的理解,用行动告知教师,校长与大家一起在共同找寻课堂变革的路径。

    “人手一项目”:学校将管理由“行政化”转为“项目化”,不仅每位副校长牵头一个项目,学校中层、教研组长、教师都可以认领项目,扁平化的项目管理,让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积极地投身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服务。

    “全员一诊课”:学校通过骨干教师观摩课、教研组研讨课、全员常态课三级课堂,逐步落实“课堂革命”。

    几年来,“小先生”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热情,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程度,也翻转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都是“小先生”,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交互的学习场所,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

    (作者系特级教师、浙江省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