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大家谈
教师要成为“大写的人”
徐 玲 刘鹏飞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现实中,过分追求分数的教育却导致了教育的异化,当教育异化成追求分数,最终导致教育中的“人”不见了——教育的迫切任务就是要找回失去的“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但并非通过机械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充满工具理性的单向度的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育人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灵沐浴春风、追求卓越、向阳而生,让他们在自由中成长,感受到教育的快乐,说到底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学以为己、做回自己。教育既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个体尊严与价值意义,又要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如果说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技术的搬运工;那么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在学生内心深处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唤醒其好奇心,激发其想象力,让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要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学生,首先需要教师成为“大写的人”。

    教师要成为立德树人的“大国良师”。立德树人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要在育人化人、教以成人中履行好立德树人使命职责。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必须洞悉新时代对“德”的要求和对“人”的期望,遵循教育本质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努力成为“大国良师”,引领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和“引路人”。“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生一世的,而学生终将成为这个泱泱大国的公民,他们的信仰追求、道德水平、精神品格、知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到伟大中国的精神气质。教师要做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引路人”,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在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启发、示范、指引和熏陶,在言传身教中锤炼学生意志品格,在传道授业中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在批判反思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实践砥砺中激发学生奉献情怀。

    教师要成为“经师”和“人师”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教育不应仅是传授知识、教授技能的过程,而应是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过程。正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所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里的大师就是“人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敏于问题、善于钻研、敢于创新、乐于破解立德树人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回应社会、观照生命、止于至善,努力做一位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教育是人与人的活动,是“人师”通过“育人”促进学生“成人”的活动。“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发挥育人价值的教育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缺失育人功能的教学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学,不担当育人使命的教师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师。教育唯有找回失去的“人”,才能培养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继有人。

    (作者单位均系长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