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新论

    梁漱溟:自学,是一片向上心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魏邦良在《皖江晚报》撰文,梁漱溟没有读过大学,却做了北大教师。梁漱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学。谈到学习,梁漱溟说:“非到引起兴趣和注意,我不去读它。我之好学是到真‘好’才去‘学’的。”课堂学习无疑是重要的,但仅有课堂学习,缺少主动积极的自学,课堂听到的知识不会得到进一步消化与深化。要想把课堂上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命,必须通过“自学”这一环节。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所以,即便有老师指导,自学也不可或缺。上中学时,梁漱溟课堂听讲之外,课前课后都坚持自学,天性并不聪明的他,学业却突飞猛进。另外,自学还不仅关乎知识的摄入,更关系人心的向上,正如梁漱溟所谆谆教诲的那样:“自学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单是求知识,不足以尽自学之事。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中,可以包括了求知识。”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人不可能一辈子做在校学生,毕业离校时,课堂上的老师带不走,学校里的设备带不走,“自学”的习惯却可以打进背包,伴你走天涯。

    周长生:教是为了不教

    北京四中特级教师周长生在《为不教而教》一书指出,我读书的历史基本上是自学的历史,但教书的历史基本上是灌输的历史,越教越感到不会教书。教学这么多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自觉地培养出一个心目中合格的毕业生。想让学生深透地掌握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企图只通过一次教学就让其学深学透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老师教了,学生却学得不牢固,我想主要原因是很多老师只是合格的“教书匠”,不是合格的“育人师”。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习惯,教学的正确意义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改革要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深入思考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作为重点。这三个习惯总结起来就是“一读二想三归纳”,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即“会学”数学应该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要让师生掌握高观点的数学方法,让教师、学生能居高临下地教学和学习。高观点主要是高于课本的观点,是获取课本上基本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数学的共同特点、学习数学的原则。

    周国平:网络时代更需要自主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上指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凸显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也因此暴露了现代教育培育自我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教育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一个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决定其优秀与否最关键的是他是否具备自我教育能力,是否具备在兴趣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能力。互联网最大的好处是信息资源的发达和共享,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享受这个好处的前提是: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知道自己要什么;具备一定信息鉴别能力。如果没有这两点,我们就像是面对潮水涌来,被动地接受信息,成为海量信息的通道。这些信息与你的心灵、生活毫无关系,所以它不会促进我们变得更好,反而会败坏心智的成长。所以互联网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对于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来说,它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对没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来说,往往是被动接受信息,自我教育这种能力反而更加难以培养了。

    (伊哲 辑)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