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卢臻①
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了实现真正的理解
卢臻

    什么是真正的理解?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理解就是新知在原有的认知图式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原有认知图式因同化新知而发生结构重组,使知识更具组织性、条理性,从而更易于调取、迁移。通俗地讲,理解就是找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有意义联结,并将这种联结简洁而明白地揭示、表达出来。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看,任何新知都诞生于旧知之中,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新知不断成为旧知,旧知不断横向扩展,纵向延伸,从而形成层级化的知识网络,这就是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化就是对知识之间的衔接有了清醒的认识,因此建立某领域的知识结构就是对其实现了真正的理解。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深化教学改革”部分强调知识结构化,就是强调在学习上实现真正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强调大单元教学与实现真正理解的关系,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理解的重要手段,实现真正理解是大单元教学的目的。

    大单元教学强调系统性认知。因文字呈现方式受限,课程标准在陈述内容目标上要分条叙写,即便是同一领域的知识看上去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比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数与运算”部分“内容要求”共6条,涉及万以内数的意义、数位的含义、四则运算的意义等13种知识,这些知识分别具有认知水平的规定,如理解、了解等,如果不对这些知识的关系进行辨析、推断、揭示,极易孤立、碎化知识,这就是很多教师言必称“知识点”的原因。大单元教学则强调找到核心概念,基于核心概念对课程内容及内容目标进行整合,建立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单元目标定在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之上。

    大单元教学强调发掘教材价值。为表现知识的某种逻辑性,教材必须按照一定的线索编纂知识,或由浅入深,或由先到后等,比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编排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容积等9小节内容,涉及概念理解、计算公式、单位换算等多种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不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建构,按照教材编排一节一节推进教学,容易造成知识割裂,使学生学一知一,学二知二。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按照篇目编排内容,一个自然单位包含三四篇文章,每篇文章后均有独立的“思考与研讨”题目,虽然“单元提示”明确了单元学习的主题及语文要素,但这些语文要素如何借助课文落实呢?单元主题又如何通过课文学习渗透呢?一般的做法是教师一篇一篇教与学,同一种语文要素通过不同的篇目反复学习,以致模糊了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多元性、进阶性,语文教学成了教学生学一篇篇独立的文章。这就是常说的“教教材”。大单元教学强调从横向上把握教材内容,揭示教材内容本质,借助有价值的教材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大单元教学强调综合性教学活动。无论按照知识点实施教学,还是按照教材编排逻辑实施教学,都会造成教学目标低端、散乱,从而导致学习活动浮华、繁杂。一是教学活动缺乏高阶思维,一味追求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动”,或说或做或演,为活动而活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零乱、机械,难以完成知识建构。二是教学活动指向单一知识或技能的获取,活动之间缺少知识构建的内在一致性,很难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强调主题化、项目化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充分唤醒学生原有经验,展开建构知识的探究性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知识的本质就是理解或解决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现了“理解性教学观”,大单元教学就是为概念性理解创造条件。这种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元学习目标的建构性,学生要通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及新知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性理解,进而建立解决问题的系列规则;二是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性,学生要超越孤立、零碎的事实性信息、技能等,寻找或提炼核心概念,建立由单元大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体系;三是单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学生要在生活化、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中“做学科”,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作者系特级教师、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