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怎么评:建立证据驱动的教育实习反馈机制
赵 英

    教育实习评价,即基于有效证据对师范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效果作出质量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改进意见,对教育实习活动发挥着导向、监控、反馈、改进等多元功能。整个评价过程涉及三个关键问题或环节,一是如何有效收集师范生教育实习表现和实习质量的证据信息;二是如何运用评价等级标准对所获证据信息作出合理解释和等级判断;三是如何基于合理解释和等级判断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出改进方案。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目的是解决好目前教育实习评价中存在的“主观评价多、客观评价少”“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模糊评价多、精准评价少”问题。具体来讲,核心是建立证据驱动的教育实习质量反馈改进机制。

    一是证据采集机制。有效的证据源是保障教育实习评价质量的前提,有赖于专业的证据采集主体和丰富的证据采集渠道。证据采集主体,也就是教育实习的评价主体,扮演着教育实习质量“守门员”的角色,应具备专业资质,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观察指导经验,熟悉教育实习的评价指标、工具和技术,尤其是要明确自身在评价中的专业角色与职责。证据采集渠道的形式有多种。比如,教育实习档案袋主要采集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过程性证据,包括自我提交的课堂教学资料、指导教师课堂观察及评价反馈的记录等,通常以文档、图像、视频等形式呈现,是师范生系列角色转变与能力提高的有效证据。再比如,课堂观察评估记录,主要采集师范生在真实课堂场域中的教学表现证据,旨在基于师范生课堂教学数据及行为分析,就其实习质量作出评价,是评价师范生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理解和应用的有效证据。在证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可追溯的网络证据收集渠道,提高证据的收集效率及数字化水平,为高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等级激励机制。等级激励即在一定的评价规则下,设置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等级标准,引导实习生基于等级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帮助其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教育实习评价需要在评价规则的框架下,依据所收集的证据对实习质量作出等级判断,从而细分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情况。常用的等级评价有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但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给出一个A、B、C或D的等级,更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因此,等级激励机制关键是要将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作为评价的内在驱动,通过基于实践的表现性术语详细描述各等级的发展程度,不仅要使师范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目前所处的水平,而且要明确与优秀水平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指导教师和师范生围绕“需要做些什么”和“应该如何去做”开展系统反思,明确努力方向,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体现评价的前瞻性和发展性特征。

    三是反馈改进机制。反馈是有效评估的基本要求,其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馈的焦点和所指向的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实习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作出反馈,包含但不限于课堂观察反馈、自我评估反馈、K-12学生成绩反馈、结果评估反馈等内容。反馈的目的在于提升改进的针对性。特别是,如果师范生的实习等级确定为“不合格”或“合格”,指导教师与师范生要深入诊断和分析实习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发展的短板,明确指出师范生需要改进的领域以及如何实现改进。同时,指导教师应持续跟踪师范生的改进情况,定期向其提供具体的帮助和跟踪性的信息反馈,以期帮助师范生达到更高一级的等级水平。反馈改进机制的核心在于发现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薄弱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具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发挥评价的调控和改进功能,体现评价的教育性特征。

    建立证据驱动的教育实习质量反馈改进机制,既有利于指导教师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全过程的监控与指导,又能够隐性地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促进师范生参照卓越教师的行为表现与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进而实现专业能力的快速成熟。除此之外,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以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为价值导向,关注师范生对“教”与“学”的理解和教育智慧的生成。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