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采编团队

    时间是最好的记录者。2003年8月,我来到《中国教师报》,两个月后,我的第一个头版头条诞生,主角就是张桂梅老师。那份感动绵延至今,让我不断走进无数伟大师者的心灵,倾听和记录他们的人生。20年与报纸一起成长,共同创造教育新闻人的荣光!

    ——编辑部主任 康丽

    就像一位好老师不是忙着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一样,一份报纸要追寻的不只是答案,还有思考。与20年前相比,与《中国教师报》一路同行这些年,让我进一步加固了一个认识:敬畏教育比热爱教育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编辑部副主任、现代课堂周刊主编 褚清源

    每一个不断出发的日子,遇见故事、见证理想,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也在这份媒体找到曾经渴盼的“有意义的工作与生活”。再过20年,我将老去,但我相信我们仍将相会。

    ——新闻/教师教育版主编 黄浩

    寒来暑往,春秋更序,“入住”文慧园北路10号已经19个年头了。我从一名初出校园的青涩小记者成了褪去满头青丝的老编。时光荏苒,初心不改,我将继续发现和记录平凡教育人的“不平凡”,继续隐名幕后潜心“作嫁衣”,默默为我们的教育人加油喝彩、擂鼓助威。

    ——环球/评论版主编 冯永亮

    作为一个编辑,自己负责的版面受到读者认可、自己编选的文章受到读者喜爱,是最大的幸福。与《中国教师报》共同走过的这些年,在文字的世界里徜徉——我始终认为文字是有生命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文字,都跃动着生命的力量,都流淌着生命的声音,我对它们也充满着感情。

    ——五育融合周刊主编 金锐

    每个媒体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风骨和坚守。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更喜欢那些深刻而真实的文章,以及那存在于字里行间的力量。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初恋”,很幸运能够和他一起懵懂,一起成长,一起走过20年。在这里,有我最热烈的青春记忆,也有我逐渐成熟的教育立场和新闻主张。

    ——五育融合周刊编辑 解成君

    有一束光一直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在负责的领域直面挑战、不断奋斗。未来,继续将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凝聚成磅礴力量,让这份报纸越办越好,并抖动努力的翅膀,翱翔广阔的天空,追逐美丽的梦想。

    ——现代课堂周刊编辑 钟原

    一份报刊背后不是干燥的油墨,而是生动的人,是写文章的人,是编文章的人。一个人成长是孤单的,也注定孤单。但是在这孤单之中,通过这份报纸,我们得以携起手来,分享自己的思想,给予对方鼓励,进而坚定地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教师成长周刊主编 宋鸽

    一个人成长的力量从哪里来?在《中国教师报》这些年,认识了许多人,发生了许多事,在不断行走和沉浮中,我与这个媒体的联结越发深刻,是那些人和那些事让我越来越相信,成长的力量始终来自我们自己,来自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成长周刊编辑 刘亚文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在一幅画中题字:我丑,我妈喜欢。作为一个在《中国教师报》工作了20年的“创刊元老”,我看这份报纸时不免也有这种感觉:别人也许觉得她“丑”,但我喜欢。祝她20岁生日快乐,我将永远爱她。

    ——教育家周刊主编 马朝宏

    “崔编,报纸上那篇文章不错”……看到类似的留言,感慨的同时又有点惭愧,可能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做的其实很不够。那就把这一节点当作一个起点,希望未来能刊登更多“干货”,能有更多读者喜欢读《中国教师报》。

    ——教育家周刊编辑 崔斌斌

    我喜欢这一方“天地”,在这里我可以看见丰富的人、听见多彩的故事、遇见有趣的灵魂,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又是陌生的彼此见证成长的人,这里众筹主角、自生故事,又共创美好未来。

    我愿意把“我”的喜欢变成“我们”的喜欢,这不只是我的工作,也承载着我的青春,那些流走的日子都烙印在每一期的版面里,她好了,“我们”会更好。

    ——区域教育版编辑 孙和保

    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行走,你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风景由每一个人的智慧汇聚而成,如高山流水、如绿叶鲜花、如清风细雨、如晨曦霞光,一幕幕落在纸上,投射到每一个生命正在成长的地方。

    ——美术编辑 孙东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