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如何改变被帮扶学校教师的“教而不研”现象,浙江省谢杰妹科学名师工作室的解决办法是——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帮扶共同体
谢杰妹

    不愿意上公开课、反思不勤、缺乏阅读、很少写论文……这是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学科学教师曾经的教研状态。

    2019年10月,浙江省谢杰妹科学名师工作室(简称“工作室”)与岩头镇中学建立帮扶关系。工作室基于帮扶学校和教师的需求,结合工作室核心科研成果,精心制订任务驱动式帮扶方案,建构了以“需求·流动·联动·引领”为导向的帮扶共同体。

    经过两年的帮扶,岩头镇中学科学教师的“教而不研”现象消失了,每位教师都确立了更高的职业目标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同时带动了其他学科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精准定位,从“需”出发: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如何精准找到帮扶突破点,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帮扶效应?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提出需求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我们从需求出发,手把手帮助学校梳理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层面来讲,我们对学校13位科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归纳出教师在目标追求、课堂教学和教科研等方面的需求:7位教师5年内的目标为职称晋升和参加“三坛”评比(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他们需要提升教学技能、积累教学教研成果;5位教师的目标是成为学生喜欢的科学教师,他们需要激发教育热情;在课堂教学方面,7位教师表示需要复习课教学的帮助,3位教师提出如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需求;在教科研方面,所有教师一致提出发表论文、案例分析、命题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从教研层面来讲,当时存在教研活动层次低、教研理念和模式落后等问题,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研意识淡漠,教研常常浅尝辄止。

    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希望以科学教师为支点,以科学组为杠杆撬动学校发展,并提出了共同体帮扶要求。

    了解到各个层面的需求后,工作室决定以复习课为切入点,将帮扶的核心聚焦在复习课上,以点带面撬动学校的课堂改革,提升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确定了《问题·任务: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年度帮扶主题。之后,工作室不仅多次以“同课异构+观点交流”的互动方式开展主题研讨,还在复习课上开展《问题与任务:促进科学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活动有效开展。

    在帮扶过程中,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阻隔,摸索出“灵活引用与多元流动并行,线上与线下相济”的特色帮扶,以“模式引用—教研流动—线上把脉—线下补充”为活动路径,采取“师徒结对—工作室骨干教师和帮扶学校教师个人结对”“线上交流、网课学习”“线下共享教学教研成果、集体备课资料”等方式稳步推进帮扶工作。

    工作室还从期末复习、中考复习和单元复习三个维度开展研讨,着重评估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结构化思维发展,并围绕复习课教学开展了三次大型同课异构活动。此外,全方位、多角度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复习课指导,并以复习课为支点,以点带面,辅助开展新授课教学、教科研写作、命题等培训。 

    模式平移,灵“活”实施:引导教师教研由“浅”入“深”

    工作室的基地校——温州市第三中学和温州市第十九中学科学组曾经的教研氛围也不浓厚,但是经过工作室两年的帮扶,均获评为浙江省优秀教研组,这为工作室积累了丰富的帮扶经验和活动模式。为了改变教师“教而不研”的现状,我们利用工作室的科研成果和两所基地校的教研经验,将成功的教研模式平移到岩头镇中学,并拟订了任务驱动式帮扶方案。

    任务驱动,创建教研氛围。围绕任务展开教研,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教研过程,从而改变教师教研状态。每次活动前,工作室都会布置活动任务,在任务驱动下,教师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参加教研,按照任务要求进行教研,不再是随意、浅层次的教研。

    同课异构,注入教研动力。举行同课异构活动时,要求上课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反复磨课,同时要求其他教师做好观课笔记,课后从教学亮点、有待完善、我来执教3个方面进行交流评价,保证全体参与,最大程度实现“研中有得”。同课异构让教师拓宽了思维,更新了教学理念,激发了他们开展教研的热情,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他们主动进行教研的意愿,实现了初步转变。

    方法引领,提升教研深度。工作室不断引导教师学习有效的教研方法,推动上课评课一体化,即要求上课教师和评课教师成为一个整体,评课教师全程参与备课,给予上课教师一定帮助和建议,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评课。在备课方面,工作室提出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主能力的训练以及结构化思维的发展,要求教师结合活动反思进行二次备课。在提升教研深度方面,工作室要求教师理论结合实际,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综合理论知识书写案例论文。工作室还就案例论文素材如何收集给出了具体办法——从教学设计的思考、课堂观摩的评价、试题的研讨、教材文本的推敲以及科学实验的思辨等方面着手。工作室传授的“秘籍”让教师体会到了“研中有法”,从而提升了教研深度。

    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发展。为了有效推进岩头镇中学科学教研组建设,工作室采取培养骨干搭建框架的方式,挑选了5名骨干教师共享工作室的各项资源,要求他们参加和完成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和任务并向其他教师辐射。资源共享模式的开启,丰富了教师的视野,让教研由“浅”入“深”,教师的自我需求不断实现,从而逐渐“爱上教研”。

    辐射带动,“引”领成长:推动被帮扶学校和教师发展

    “只要被帮扶学校和教师发展得好,我们怎么做都可以。”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任务驱动创建教研氛围,同课异构注入教研动力,方法引领提升教研深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发展,岩头镇中学科学组的教研氛围逐渐浓厚起来,教师教研的主动性逐渐提高,教师教研的成果也不断扩大。

    教师的职业热情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任务驱动式帮扶以任务驱动教研为主线,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书写案例论文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热情也有了显著提升。13位科学教师重新确立了更高的职业目标,教研的主动性逐渐得到提高,积极参加各项评比,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级奖7人次、市级奖10人次、县级奖67人次。

    教研团队显著成长。教师积极参加工作室线下和线上主题教研活动,主动承担各级各类主题教研活动,经历了“不得不研—研中有得—研中有法—爱上教研”的转变,促使教研有了质的飞跃,教师成长明显加速:4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骨干教师、县教坛新秀、县骨干教师和学区教坛新秀。

    带动学校发展。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为科学组提供了学习模板,也促进了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学理念转变。岩头镇中学教师对任务驱动下的复习课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对于复习课的教学目标、问题与任务设计、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和结构化思维训练有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对于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中考复习课的不同功能和复习侧重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接下来,我们将在巩固帮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帮扶主题,拓宽帮扶形式,提升帮扶效果。

    (作者系浙江省首届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科学特级教师,浙江省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

    •工作室名片•

    浙江省谢杰妹科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在50多所学校设立了实践和成果推广基地,长期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室深耕课堂,形成了“一卡一单”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及“思维的科学”教学主张,长期承担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名师送教”、国培、省培等培训任务。

    工作室学员遍布浙江省及全国其他省份,工作室核心科研成果《问题与任务:促进科学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培养浙江省科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级名师、省教坛新秀共16人,市教坛新秀、县区级名师和教坛新秀共65人。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