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让学生学会“再创造”
□ 符永平

    如何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不少教师比较苦恼的问题。在我看来,数学课堂中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的创造素养,即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

    复习课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型,如何上出新意,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以我上的一堂数学复习课中的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我故意设置错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上,我给学生出了下面这道题:

    【选择题】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 y=2/x

    B. y=x2-2

    C. y=kx=b

    不少学生做完这道题后直呼“上当了”,因为这道题其实是没有选项的错题,这样的“刺激”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随后,我给学生再次解释了一次函数的定义,学生说出了y=2x或y=-2x-3这样的正确答案,一次函数的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又得到了巩固。

    其次,我让学生设计陷阱题,进行挑战。学生因为刚刚创造了选择题的答案而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好奇心不断增强。于是,在学生一次函数的最近发展区,我让学生设计陷阱题,使他们挑战的欲望不断加强。下面就是学生设计的一道题:

    【填空题】y=(m+1)x+2m-4。当m=(  )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这道题一看上去好像填1或-1都可以,但是当m=-1时,x的系数将为0。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学生探索的欲望,也让学生不敢对任何题目掉以轻心。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而且不至于枯燥乏味,我又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画出不同类型的一次函数图像,同时利用一次函数求解一些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反复强调:数学学习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他认为,传统的数学教育传授的是现成数学,这是反教学的。

    其实,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是由学生本人通过努力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成长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规律的发明者”。

    我想,我上的这堂课的意义就在这里。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