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切片教研,如何“切”与“研”
□何赐仁

    所谓切片教研,即备课组教师使用录像设备录制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视频整合、剪切与转换软件制作成视频片断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教研方式。它能有效弥补教师听课记录的不足,又能实现教学情境的重现,是剖析教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实行切片教研,首先要解决“切”的问题。

    切问题点。授课教师的教学问题出在哪?这是教学研究要探讨的首要问题。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合理,导入是否合适,提问是否有效,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归纳演绎是否符合逻辑,等等,都是教学中容易产生问题的“问题点”。教研活动前,选派专人把学生思考、练习的视频进行剪切;进行教研时,播放课堂教学的全程视频,把大家认为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这部分视频切取下来,反复观看几次,为分析教学问题提供切入点。

    切重难点。教研活动之前,参与教师先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各自心目中的重难点,然后仔细观看视频中授课教师讲解重难点的过程,分析授课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是否精准,方法是否得当,时间如何安排,切取这部分视频进行研究,更能找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切互动点。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如何互动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如何,师生是怎样配合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无互动、如何互动、成效如何,这些内容都是教研的重要观察点。这些互动过程,是教学成效的重点体现,切取这部分视频进行观察分析,有益于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应对之策。

    切细微点。许多教师在课堂不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教学用语的规范性,教学术语的准确性,口头禅的使用,说话的语气、语调、神情与课堂情境的匹配性,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幻灯片的适用性……这些问题算不上教学中的大问题,有时很难引起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关注。当师生交流环节的视频反复播放后,一些平时未能受到关注的细微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些细节事关课堂效率,甚至对学生有潜稳默化的影响,不可不“察”也。

    解决了“切”的问题,切片教研的重头戏就集中到了“研”上。 

    研问题点的解决之道。对上述“切片”出来的问题加以解决,是教研的首要目的。参研教师提出各自建议,授课教师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据此再上一堂课,以印证问题的解决是否有效,这个过程对提高教师和备课组、教研组的教研水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研重难点的突破之法。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突破重难点。授课教师在这一环节存在问题,参研教师就应当把它作为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就“切片”内容而言,教师的授课方法存在什么问题?应该用什么例子?是否引入教学支架?训练巩固如何进行?参研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以形成该知识点的突破之法。

    研教学举措的优化之策。任何一堂课都会有缺点,也有闪光点,在应用“切片”教研进行“个体”研究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群体”研究,即把同课异构教师的教学闪光点集中到一起,形成对该课教学的优化方案。这种取长补短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善莫大焉。

    “切片教研”既能有效解决教师听课记录的视角不全问题,又可以还原课堂的真实情境,增加教研过程中的信息来源和角度,为寻找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标的和支撑,是剖析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崇义县横水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