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你可能不知道,文本背诵有多重要
□ 于春祥

    这里说的文本,不是指教材文本的全部内容,具体是指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框架内容,包括要求学生背诵的文本原文。文本,文本,课堂之本。追求一个“实”字,这也是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哲学。“实教”“实学”是杜郎口中学的行为方式。如何实现“实教”?如何达成“实学”?杜郎口人的操作竟然如此简单:师生齐练硬功夫,文本背诵争精彩。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从“备课到背文本”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上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把教材文本背得滚瓜烂熟,并具体做到熟练、流畅、有激情。为确保教师文本背诵的质量,他们建立了三重保障机制:一是备课给时间,把文本背诵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二是课前有把关,利用每天早、午两次反馈会,校领导现场点名抽查;三是课堂抓评检,在课堂督评检测中抓好教师文本展板的落实。

    关于学生文本背诵的落实,杜郎口中学坚持利用每天早、午反馈会后学生与教师的“见面时间”,在学校操场各级部各自分配任务,通过教师抽检、对子互查、组长检查等形式狠抓落实。学生文本背诵具体做到:声音洪亮,展示流畅,不卡壳、有感情、有激情。

    那么,杜郎口中学的这种文本情节、文本智慧,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启示一:回归课堂的简单。学什么就要背什么。不用搞得花招百出,云里雾里。背是最好的学,背是最简单的学,背是最高效的学。不背才会死记硬背,常背一定背出智慧。背中有理解,背中有自信,背中有方法,背中有创造。

    启示二:文本背诵出师能。多年来,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我们犯了“文本之外找饭吃”的毛病。离开文本谈内涵,已经成为一种浮躁的时髦病。文本背诵是师能提升的“牛鼻子”工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快捷通道。试想,一个能够将学段教材文本熟记于心、对答如流的教师,他的专业素养还会差吗?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背文本,不是为教师课堂讲文本服务,而是落实师生“同学”“同展”“同练”的过程体验,有了“学”的投入,才能经历“学”的感触;有了“学”的下力,才能收获“学”的同感。于是,如何学,教师就有了示范和借鉴。

    启示三:熟能生巧,熟出创新。杜郎口中学对文本认识的逻辑线索是敬畏文本—回归文本—吃透文本—创新文本。以上四个层次的“联结”就是背诵文本。熟能生巧蕴含着一个朴素的道理:熟出创造。“熟”的标准一个字——“背”;“背”的意义一个字——“用”;“用”的价值一个字——“创”。

    (作者系本报特聘专家、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