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教育督导应做到“四个注重”
□梁 好

    五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国99%的县(市、区)建立了此项制度,26万所中小学有了责任督学。按照相关规定,责任督学每个月要到责任学校督导不少于一次,这样的督导对于推进中小学常规管理,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实施挂牌督导制度一定要在实效上下功夫,应着力“四个注重”,避免“四个问题”。

    一是注重内涵,避免表象化督导。教育督导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在一些地方看来,教育督导基本等同于卫生检查,督学到校就是看学校环境卫生状况,而学校迎检督导方式,也只是打扫卫生、整理环境。校园环境卫生固然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状况也能反映出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但是将教育督导与卫生检查画等号,显然是偏离了督导的正确轨道。因此,教育督导必须从表象化的卫生检查中走出来,注重学校内涵管理的督导,深层次对学校发展规划、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视,触碰学校管理核心,以专业督导助推学校发展。

    二是注重内驱,避免单向性督导。教育督导是依托外界力量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行为的干预和指导,以期帮助学校各项工作趋于规范。长期以来,教育督导多是脱离学校的单向性督导,督导人员以自己的视角指出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学校认真整改,硬性要求学校限期落实。这样的督导看似高效,却忽视了主体的参与,学校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事实上,有效督导并不仅仅是指出问题,督导者还应通过自己的专业引领,调动学校自身的主动性,全方位提高学校品质。在此基础上,督学更应帮助学校找到问题的症结,引导学校自我反思,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这种互动式督导才能充分激发、调动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真正发挥其潜在的作用与价值。

    三是注重常态,避免临对性督导。一些地方责任督学习惯于下发通知细则,明确督导内容,规定督导流程。督导看似组织得严谨细致,结果却可能因为督导得过细,造成学校应对的形式化。学校在提前告知督导内容的情况下,对照检查细则逐条落实,督学到校时,督导事项样样齐全,督学离校后,学校就可能“涛声依旧”。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变提前告知式督导为随机常态化督导,督学不打招呼进校园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从而督促学校狠抓常规,使学校各项工作真正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迎接检查。

    四是注重服务,避免行政化督导。督学是代表督导机构或是政府对学校实施督导的专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督学权力是实施教育督导的基础性保障,但是督学却要用好权,不能以权力自居,高高在上,使专业性督导成为行政化督导,呈现官本位倾向。其实,督学与学校管理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智慧,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督学应当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督导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观念。一方面督学要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引导学校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督学要积极协助学校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政策,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困难;再一方面,督学要尽可能为学校创造机会,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合作教研机制等,帮助学校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以自己的优质服务体现督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