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链接
传统文化怎样进校园

    国家应该尽快编印一套适合中小学使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师,但许多教师并没有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因此,学校需要重视教师培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形成一种人人皆学、薪火相传的氛围。

    (山西省沁水县郑村镇初级中学 潘鹏波)

    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分析:那些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积极作用,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精华,应当加以继承和弘扬;那些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了消极作用,或现在已经丧失积极意义的腐朽、落后文化,则必须加以剔除和摒弃。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 金仲明)

    从国家课程到地方课程再到校本课程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理念和思路,应该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托。一所学校想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首先要挖掘地方性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作为学校传统文化积淀的根源。学校文化是有“根”的,绝不是“无中生有”。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朱静江)

    除去教化意义,传统文化还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吟诗作赋、弹琴对弈、品美食、赏建筑,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走进美、欣赏美、感受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山东省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 冯阳阳)

    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能跟风,更不能一厢情愿。在开设项目上,学校要结合自身条件,比如师资、场地、资金等,量身定做、量力而行。有些学校开设实践类传统文化课程,但并没有专门场地供学生实践练习,只能在教室上课,学生的学习要么纸上谈兵,要么频繁变换场地,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也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甘肃省榆中县文成小学 高国宴)

    传统文化进校园,当然不会“一夜春风,桃李遍开”,而是需要挖掘专业人才。传统文化的“名师”在哪里?目前,许多学校都是由有特长的教师承担,至于专不专业则无暇顾及。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专门人才,不然会磨损学生灵性,也会影响教师和学校形象。即使有了专业教师,还需要配套的教材、课程、活动等,这也是大量学校严重缺失的。

    (辽宁省灯塔市佟二堡第二初级中学 韩宗英)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