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小学校里的“乾坤大挪移”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王路小学的课改启示
□ 本报记者 崔斌斌 王占伟

    在这里,课堂展示是一种生命的震撼:教室内外的墙壁都有可供学生板书的“黑板”。“上板!”随着教师一声口令,所有学生手拿“粉笔(油笔)”,快速来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黑板”前,开始默写学习内容。有站着写的,有蹲着写的,还有直接趴在地上写的,那一刻,所有学生神情专注、旁若无人,任何事情都干扰不到他们……

    在这里,师生就餐是一种文明的礼赞:用餐时间,近千人吃饭的餐厅安静、有序;用餐后,学生排队送餐盘,每一个餐盘都是空的,没有剩饭剩菜,所以这里的餐厅根本不用放置盛剩饭的垃圾桶……

    在这里,教育内涵是一种自主的绽放:自主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的预设,而是学生的生成,是学生生命的自然舒展;自主教育的内容是开发受教育者的体能和智能,并完善其人格,其核心是“做真实的自我,让心灵得到宽慰;做充实的自我,让精神得到丰盈”。

    这样的教育发生在黄海之滨的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王路小学。这所创办于青岛新区核心区域的新学校,未满一年却发展迅速,在家长和师生心中已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好学校,被专家解读为实现了教与学的“乾坤大挪移”。这所新学校,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分教九分学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是陶行知对教师责任的定位。“现在,学生学习困难不是因为教科书难,不是辅导教学的条件差,而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出了问题。”作为海王路小学的名誉校长,崔其升始终认为: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应该成为学生成就自我的舞台,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创造幸福的能力、绽放精彩的勇气。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海王路小学从“出生”便带着改革的基因,高起点开启自主课堂的实践之路。

    学校党支部书记邵学忠告诉记者,学校自主课堂的精髓在于充分放大了学生的“学”,抑制了教师的“教”。自主课堂注重学生预习、先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家里。课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导学案,提出预习任务,教给学习方法。学生据此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尝试操作、自我发现、主动联想,获得初步的学习成果。到了高年级,当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流程后,就可以省略导学案。

    自主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畅谈收获,发现规律,上台展示,质疑解疑,补充纠错,在互动中实现对知识的认知、发现、顿悟和对自我的超越。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以板书呈现、创作展示、互相出题、互相解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非书面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做做等进行展示。通过多种方式、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评,展现学习成果。”三年级英语教师刘元红告诉记者。以前,刘元红的课堂展示基本上是学生背诵课文,如今,学生已经能对课文进行创作改编,进而进行展示对话。

    课堂上放大展示,深受学生喜欢。“要想上台展示就得自己先明白,就得自己先学会。”五年级学生杨恩熙说,“上台展示即使表达得不流利,也会特别有成就感,敢上台就是一种成功”。

    “孩子变化最大的是写字水平的快速提升。”一(1)班学生张潇月的妈妈将孩子的板书晒在微信朋友圈里,引发了广泛热议。这让信奉“一手好字能成就孩子美好人生”的张潇月妈妈颇为自豪。

    四年级学生林香旭曾经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受了委屈,从不敢吱声,也从不与人竞争”,然而课改实施几个月后,林香旭爱上了课堂展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好,小香旭经常晚上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到深夜。前不久,小香旭因为班里的一件事情主动找老师沟通,这是家长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看到孩子性格变化如此之大,做房屋中介工作的香旭妈妈喜不自禁,以致遇到客户首先“谈海王路小学的教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为什么不买海王路小学附近的房子”。

    “海王路小学的自主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乾坤大挪移’。”山东省特级教师于春祥考察海王路小学后给予高度评价。对此,有专家解读认为,如果说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是九分教一分学,那么海王路小学的课堂则是一分教九分学。

    一分教九分育

    以自主课堂为根基,海王路小学推行自主教育、自主管理。

    自主教育是培养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身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智慧、健全学生人格、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自主教育的内容是开发受教育者的体能和智能,并完善其人格。这是崔其升对自主教育的界定。在崔其升看来,教育教学是为了人的生存、生活、生命而展开的。

    为了更好地推行自主管理,海王路小学变革传统机构设置,设立了四个核心服务中心:一是学生服务中心,负责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健康教育、少先队工作和家长学校建设等。二是教师服务中心,负责教学研究与管理、教务行政、教师发展与成长、教师考核、学科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三是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党务工作、人事管理、教师考勤、师德建设、工会工作等。四是后勤服务中心,负责资产管理、安全管理、食堂管理等……实行扁平化管理,让学校实现了无为而治,“落实公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此基础上,各年级实行“责任上移、重心下移、基层为主”的扁平式管理,打造年级组管理团队。

    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推行,让海王路小学的课程建设深深打上了“自主”的烙印。

    每天早晨,海王路小学师生都会进行15分钟的晨诵。这是学校师生特别喜爱的课程之一——“童心阅读课程”的一部分。诵读内容包括经典古诗、现代诗、散文等。每个学期,学校还会举行晨诵展演活动。

    在学校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几本“特殊”的教材。原来,为了让诵读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海王路小学专门编写了晨诵校本教材。每个年级一个主题、一册教材:一年级为“小种子在萌发”,二年级为“小芽在成长”,三年级为“做一片美的叶子”,四年级为“花瓣飘香”,五年级为“生命的四季”……

    “校本教材内容如果是学生喜爱的文章,学生在吟诵时就可以感受和理解文章的意蕴,而且能够传递出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邵学忠介绍道。学校希望学生能在小学阶段阅读70本以上的经典童书。每学期教师给学生推荐6本共读书,学生再自己选择2本个性阅读书。每两个月,学校会利用写读后感、续写、缩写等形式,举行一次读书“检阅”活动。

    为什么要开发童心阅读课程?崔其升介绍说,儿童应该阅读儿童的书,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应该阅读最适宜他们的书,阅读直接指向儿童生命的成长。同时,教师应该阅读儿童的书,这样教师才能拥有一颗童心,才能获得通往童年的“邮票”;家长也应该阅读儿童的书,这样才能与孩子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一起成长。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教师赵玉霞在实践中将阅读拓展开来,“每天我会准备一篇短小的文章,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如今孩子们自己都能读得很棒”。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他们能以合格的品行步入中学、大学乃至社会,海王路小学专门开设了“六爱三雅”德育课程。“六爱”即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三雅”即语言文雅、行为儒雅、品质高雅。

    与一般学校的课程实施不同,在海王路小学,无论是童心阅读课程还是“六爱三雅”课程,都不是沿“教”的逻辑演绎,而是沿“育”的逻辑演绎。“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去经历、体验,在做中学,在创中学。”邵学忠强调,“这就是我们所强调和放大的‘育’”。

    先育自己后育学生

    “校长怎么在吃我们剩下的饭菜?”海王路小学开学的第二天,也就是2016年8月28日中午,值日生杨恩熙和许多学生看到崔其升在吃学生们的剩饭,感觉很诧异。

    这件事迅速在学校甚至家长中间传开。

    原来,前一天崔其升在学校承诺,“学生、教师如果剩菜剩饭,我会把那些都吃完”。于是,第二天就餐时,崔其升发现了食堂里的剩菜剩饭,便不顾师生阻拦,固执地将剩饭菜集中到一个盆里,大口吃起来。

    “我既然承诺了就要做到,我想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和教师做示范。”患糖尿病几十年的崔其升说起这事,依然态度坚决。

    其实,这样的示范不仅仅体现在节约粮食方面,只要崔其升在学校,每天早晨学生都会在校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崔其升。孩子们与他击掌、聊天,有时也会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崔其升想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在以前的学校,我好像都不知道校长长什么样子,更不要说聊天了。”四年级学生李开成说。

    崔其升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育应该是“育教”,校长首先要“育”好自己,才有可能“育”好师生。“想让教师和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同理,想让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首先要做示范者。比如倡导学生文本背诵,教师首先要烂熟于心,诵读达到感人、动人。在这一理念和示范的引领下,教师也做出了许多改变。赵玉霞告诉记者,现在如果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自己肯定也跟着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示范。

    “这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领域,教师是学生方方面面的导师。”崔其升说,“生活方面,比如吃饭光盘行动,宿舍整洁、美观;工作方面,教师敬业投入、乐业奉献,同时诚实守信、谦虚朴素……教师的一言一行、精神风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

    其实,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四年级一位学生家长就是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都发生了极大转变。“身教确实重于言教。”这位家长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在日记里称我是‘恶霸’,后来经过老师的帮助,我意识到对孩子管理太严苛,有时甚至太粗暴。现在我对孩子的态度温和了许多,要求也适度放宽了,孩子不管是完成学习任务还是其他方面都比之前好了不少,我们的关系也不再紧张”。

    这样的示范效应,在海王路小学蔓延开来。

    “不研究学生,不懂孩子的内心需求,肯定是做不好教育的。”崔其升一直用这句话警醒自己。他用担任农村学校校长20年的教育改革经验,以“初心”培护着海王路小学这棵“小树”。这所位于青岛市新区核心区域的小学校,也正在高关注度中迅速成长着,虽刚刚起步,未来却充满着无限可能。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