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让中国教育植根于中华文化
□ 本报评论员

    少教多学、少教多育、先正己后育人,山东省青岛市海王路小学课改的核心主张与经验顺应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势。

    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大背景下,教育应该率先复兴。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重中之重。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要覆盖教育的全段;是铸魂工程,要融入教材;是底色工程,要贯穿教育始终。这就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势。

    中国教育如何复兴?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创生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样态。基于此,中国基础教育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让教育理念植根中华文明。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教与学、教与育和谐互动的核心就在于少教多育、少教多学。这应该是中国人教育思想的根本。反观现实,教育之所以问题多多,其核心就在于,教得太多,育得太少;教得太多,学得太少;管得太多,“理”得太少;以致一些学校充斥着教训、教导、训练,而“育”却少之又少。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好的教学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好的管理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

    二是让教育实践传承中华文化。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中国教育应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日用而不知”,如果我们继承不好,下一代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性偏差。

    三是让教育创新回归传道育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中华圣贤对教育的核心认识,其中“传道”是核心。我们关注的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是“传道”“立德树人”,这才是中国教育大树的根。一棵大树,只有根系发达才能硕果累累;中国教育,只有回归“传道”才能引领世界。所以,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必须要着眼于“根”,而不能仅仅在“枝叶”上变换花样。

    中国精神、世界格局、现代教育既是时代对中国教育的召唤,又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势。教育工作者必须明势、顺势、借势,创生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样态。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