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解决课改问题的主体究竟是谁?(四)
□本期主持 孙和保

    走进课改学校,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有许多问题、困惑,请专家帮我们解决。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用新模式上课,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开小差怎么办?大班额如何有效分组……对于这些课改实践中遇到的方法、技术层面的问题,许多教师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专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在课改实践中,解决问题的主体究竟是谁?应该如何看待专家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主体是教师

    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课堂,解决也要在课堂,而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教师是解决课改问题的主体。

    课改中的问题千人千面、不一而足,但这些问题的产生无非是教师观念转变不到位,课改模式僵化;课堂停留在“教教材”的“知识本位”;学生主体在实践中错位,教师主导在课堂上失位;教师关注教材进度,忽略学生学情;重视课堂形式的活跃,忽略课堂生成的引领。

    教师是课改的积极实践者、探索者,也是课改问题的直接面对者。不同的学情、校情、区情必然导致课改问题的不一,问题的多样性决定解决的方法、策略也不同。教师解决课改问题的核心是构建关系。构建“道”与“术”的关系,即课改观念与技术,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技术,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教师主动学习。构建“师”与“生”的关系,即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领者。构建“生”与“生”的关系,即搭建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建立分享、交流机制。构建“术”与“器”的关系,即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构建“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真正实现“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构建“有”与“无”的关系,即课改要有模式,更需在课堂中超越模式,化有形为无形。

    (重庆市巫山县秀峰初级中学 万泽军)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师生

    在课改中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课堂上,只有实现师生双向、高效的互动,才能把源于学生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解决,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改问题的生成源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自然会寻求解决办法。解决问题的渠道很多,比如学生互帮互助、查阅资料、向教师请教等。学生在学习层面遇到的问题,全部解决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有一些问题是隐性的,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了。而问题设计是教学中重要且十分关键的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问题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接受,更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重点、难点,并最终取得突破。在课改实践中,问题的生成是学生和教师一起面对的。

    问题生成后,解决问题的主体首先是学生。学生在思考、讨论、展示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一些问题会得到解决,也有一些得不到解决。此时,教师应该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采用启发、提示、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切记,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切不可简单包办代替。在课改实践中,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

    (山东肥城市丘明中学 范宣忠)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