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做“文物”学历史
王红光

    历史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一般的历史学习方式是课堂听讲和图文探究,以听中学、看中学和读中学为主。这也是我在多年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发现问题后,教师如何改变历史学习方式?我们有一点实践心得。

    从学生身上找灵感

    受学生搭建半坡氏族半地穴式小房子的启发,我们发现学生不满足于课上所学,他们渴望动手实践,渴望触摸历史,渴望“做中学”。

    根据日常教学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了学生学习历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阅读资料的方式学习历史,学习方式不够丰富;学生仍然感觉历史比较遥远,有一定距离感;学生未能真正“触摸”到历史,其好动、好奇的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校历史、美术教师团队共同设计了“文物模型制作”课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废旧材料制作有趣、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物模型。经过10年探索,“文物模型制作”课程学习方式不断升级,3D打印等新技术也走进了学生的视野。

    关注细节也把控宏观

    文物模型的制作过程一般要经过搜集信息、确定方案、动手制作、撰写说明书等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教师参与。而除了关注制作细节外,教师在宏观策略层面也要进行把控:

    从简单入手。制作什么样的文物模型学生更易上手?一是文物资料比较好找,二是造型相对简单。

    课内外结合。“文物模型制作”可以而且需要把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学生需要到博物馆等场所进行考察和学习。“文物模型制作”是校内课堂的延展,也是校外实践活动的载体,是聚焦课内外学习、联系校内外资源的桥梁。

    分专题进行。为了便于开展实践活动和学生分工合作,“文物模型制作”可以分专题进行,按照文物类别、朝代时序或模型制作材料划分。

    跨学科整合。制作文物模型不仅需要历史学科知识,也需要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的支持。例如,制作明代火药武器“一窝蜂”时,箭筒的正六边形结构是数学学科知识,“火箭”发射能否成功是物理学科知识,“火箭”的英语拼写则是英语学科知识。学生会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并与教师和同伴进行探讨,发生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规范操作流程,注重能力培养。制作文物模型的每个步骤都配有一张表格,即信息搜集整理表、制订方案表、动手实践表和模型说明书。表格是固化和规范操作流程的载体,学生填写了相应表格也就完成了相应步骤的学习。

    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几年来,学生制作了上百件文物模型作品,学校还建立了学生文物模型博物馆,印制了文物模型系列书签和彩页。“文物模型制作”丰富了学习方法,强调动手实践和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搜集整理历史知识,发现并解决历史问题,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制作文物模型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选择性,弥补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式的不足,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汉代说唱俑模型”制作者、学生李德胜说:“文物模型制作不仅是普普通通的手工制作,还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多地了解历史”;“明代一窝蜂火箭模型”制作者、学生张晗硕等人认为,真正的学习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的过程。

    课程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涌动,更影响了他们的专业选择,有的学生毕业进入高校时选择了古籍修复专业。

    目前,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各学科关注的热点话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文物模型制作”这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做中学”历史,有趣又有益,每个教师都应该从学生出发、从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