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一线动态

    把泥巴玩出创意

    小时候没什么好玩的,抓泥巴玩都觉得乐呵呵,而今的童年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难寻儿时的记忆……为此,上海市奉贤区青村小学把玩泥巴开发成一门校本课程。

    《“校园泥吧”校本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被列为奉贤区教育局“支点计划”,并将STEAM课程理念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据了解,该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通过玩泥巴让孩子回归自然。课程以参观活动、动手实践、主题创意设计制作、小课题研究等,让学生体验童年乐趣,提高动手、创新和审美能力。

    植物栽培与多学科融合

    扇形、圆形、梯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的土地上,种满了百合、韭菜、地瓜、马铃薯、车前草、长寿花等多种蔬菜和植物,这是海南省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利用校园零星空地建起的植物栽培基地。

    植物栽培课实现了多学科融合:科学方面,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并学到栽培和管理技术;数学方面,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各种图形长宽高等数据,并计算周长和面积;语文方面,学生在劳动中细致观察,并把所见所闻所思写进日记和作文中;美术方面,学生对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写生,创作美术作品;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教师借助栽培基地,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学生自荐做“老师”

    “这是马桶猪笼草,大家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日前,山东省济南实验初中初一年级学生上了一节《生命“绿”动》校本课程。课堂上,由学生自荐做“老师”,讲述自己比较了解或喜欢的内容。来自初一(4)班的学生周丰泽和齐俊皓捧着自己养的几盆“草”走上讲台,变身“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述关于捕虫植物的知识。

    教师卓兴启开设这门校本课程时就决定,要把生物课程与自己擅长的美学结合起来,不仅增加生物知识,还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希望学生找到爱好,展示特长,提高对课程的理解。

    (郭瑞 辑)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