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沈启华:搭建沪赣“爱心桥”

    沈启华 上海大学退休教师、党员,资助江西多所学校,入选“上海好心人”“中国好人榜”等称号。

    “即使是今天回想起来,那里的所见所闻都让我感到震惊和心酸——房子千疮百孔,嘉定地区养鸡、养猪的房子都比它好。”在江西省的学校看到破烂透风的教室、满是补丁的衣裤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来自上海的沈启华被深深刺痛了。

    原来,1994年暑假,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照例开始筹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年的活动领队任务临时落到了沈启华身上。于是,52岁的沈启华怀揣上海大学师生捐助山区贫困学生的2万元,带领一批大学生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经公桥镇开展社会实践。当沈启华看到上面那一幕时,将带去的所有钱和衣物都送给了村民,仅仅留下了自己回家的路费。那次,沈启华资助了计文娟、施秀琴两个女孩,一直帮助她们完成义务教育。

    回到上海后,薪水不高的沈启华将做班主任每学期70元的津贴、监考一次5元的费用一点点攒起来,都寄给了孩子们。不仅如此,每年他还主动再多捐助一两个贫困孩子上学。2003年,沈启华退休了,但助学的热情一点没有减退。他决定自己每年结对帮助10名贫困孩子,打算在退休10年后帮助100名贫困孩子。2012年,他圆了这个“十年助学,百人之梦”。

    沈启华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多,慈善助学形成了爱心连。1996年,洪水冲垮了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余家小学,已与沈启华成为好友的当地区委书记给他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沈启华能想想办法,帮助孩子们重返校园。重建一所小学至少要20万元,这对一个普通教师来说,谈何容易!去哪里筹钱呢?

    正值三伏天,沈启华顶着烈日,跑遍了上海市各个慈善机构,进展却十分缓慢。一天,沈启华满身大汗地找到共青团上海市委,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竟是他的一个学生。小伙子感动之余,与沈启华一起奔波,联系了许多社会慈善人士。几个月后,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建起了一所崭新的学校,也是景德镇市第一所国家级希望小学——余家希望小学。新学校开学那天,沈启华受邀参加开学典礼,还被聘为名誉副校长。

    第一所希望小学建起来了,沈启华的心愿只完成了一半,他还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亲自捐资建希望小学”。时隔10年,沈启华的助学梦终于圆满了——身为上海一家企业副总的大女婿出资20万元,帮助丽阳中心小学重建,真正圆了沈启华“亲自捐资建希望小学”的梦。

    随着沈启华事迹逐渐被传开,他一个人的“希望事业”变成了更多人的“希望工程”。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上海各界已在景德镇结对帮扶了1000多人次,沈启华搭起了一座沪赣“爱心桥”,孩子们口中的“上海爷爷”名副其实了。

    2007年景德镇市举行首届“感动瓷都十佳人物”评选活动,上海好心人“沈爷爷”成为入选“十佳人物”的唯一一位非当地人士。2011年9月,沈启华被上海市文明办授予“上海好心人”称号,2012年被评为嘉定区十大杰出人物提名奖。2013年获得“嘉定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提名奖”荣誉称号。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身边好人’”。

    为解决余家希望小学和丽阳中心小学缺少体育、艺术类教师,沈启华四处奔波,2009年促成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与丽阳镇中小学校对接。2014年,沈启华又牵线促成嘉定区文明办牵头开展的“助圆好人梦,感动身边人”的共建结对牵手活动。

    看到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沈启华的生命中从此多了一份“给予”的炫彩和温情,他期待明天会更好。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