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朱唤民
备课要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设计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型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型,这种课堂转型已经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课堂转型“走了多远”,我们习惯性地关注了课堂本身,也更多地研究了课堂本身。但是,课堂转型的出发点是教师的备课理念,即教师备课是为了自身的“教”还是为了学生的“学”。理念不同,备课思路各异,课堂实施便迥然有别。因而,促进课堂转型,追求契合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仅仅研究课堂本身尚未抓住根本,必须转换思维,立足源头,从转变教师的备课理念开始。

    我认为,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设计的备课,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备课,才是课堂转型的根本。

    备课是为了学生,不是为了教师。许多时候,教师备课是为了自己,有的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应付学校的检查;有的是为了熟悉教学内容,应付课堂教学,避免课堂尴尬;有的是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提高所谓的课堂效率。凡此种种,备课基本上是站在教师自我层面思考问题,很少立足学生层面思考,这是教学上的“自私”。如此备课,目中无生,怎么能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体现课堂上生命的活力?教师备课的视角应该是研究、设计学生的学习路径、学习策略,引领学生学习力的生长。虽然这几年课改深入推进,绝大部分教师已经转变观念,但貌合神离,甚至表里不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当教师备课时,真心诚意为学生考虑,课堂转型才能迈出坚实的一步,高效课堂才能成为现实。

    备课是为了学生的“学”,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转型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特点。与此一致的备课,教师一定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作为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的活动;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以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组织对话、交流、合作、展示。教师备课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学”,以“学”的基础定教的起点,以“学”的规律定教的内容,以“学”的目的定教的活动,以“学”的需要定教的策略。那些或一板一眼、平铺直叙,或环环紧扣、对答如流的课堂,看起来四平八稳、无可挑剔,实际上完全是展示教师的“教”,学生不过是充当了为教师“教”的表演服务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课堂,从设计教学的第一步就“跑偏”了,又怎么可能高效?怎么可能体现契合课改精神的转型课堂特色呢?

    备课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学”,不是为了部分学生的“学”。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堂上,总是一部分学生积极踊跃,教师也自然顺着这些活跃者展开教学,而总有部分学生充当课堂“看客”。这样的课堂,实际上是教师备课的问题。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每个学生,备课时更没有思考每个学生的“学”,这不是体现课改精神的转型课堂。真正转型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处于真实的学习状态,教师为每个学生的“学”而精心设计。任何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偏于感性的,有偏于理性的;有偏于直觉的,有偏于抽象的;有偏于归纳的,有偏于演绎的;等等。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很重要,每一堂课都是学生成长的阶梯。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设计出让每个学生经历真实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通过内容、问题、练习的层次化、差别化,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每个学生的思维火花,真正发挥备课的最大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