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妙用3种思维导图
王双连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将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应用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思维导图改变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进而有效推动课改深化。

    课前预习。在学生对教材的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给学生呈现不完整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和一级分支,相当于呈现要求学生预习主题的几个主要方面,学生接下来要完成二级、三级分支的具体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个较为完整的思维导图就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问题有意省略,然后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这些“遗漏”补上。

    比如,预习《百分数》这一单元,教师可以从认识百分数、求百分数、折扣、成数、税收、储蓄、简单应用、一般应用等方面梳理知识点;预习新授课《生活中的负数》,可以从正数、负数、整数分类、比较大小等方面进行知识梳理;预习语文精读课《葵花之最》,可以从作者、新词、好词、修辞、主要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预习梳理。学生梳理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需要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便熟练掌握了预习一篇文章、一个章节、一个主题单元的几个维度。当学生能熟练运用这种方式进行预习后,教师就无须再提供一级分支的内容,学生仍然可以较好地完成预习任务了。

    用思维导图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前置性学习,为课上有效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上的深度学习,能确保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通透,也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课上学习。课上,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新授课学习一般有三种形式:

    教师主导型。第一种:课前,教师先制作好思维导图,上课时按照准备好的内容和顺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第二种:课上,随着教学不断深入,教师把学生探索、展示出来的内容逐步形成思维导图,直至新课结束,形成完善的知识图形框架板书。

    师生协作型。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先由教师确定中心主题,再由师生通过讨论共同确定一级分支,再通过讨论确定二级分支或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调动师生的共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主导型。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主完成的思维导图制作,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做法合理引导,不做统一要求,让学生自主发挥。课上,教师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之间可以借此取长补短,教师针对展示结果进行相应指导与点评。学生主导型的思维导图课一定要发挥小组力量,做到小组内交流修正,全班交流完善,发挥集体思维智慧的合力,呈现最完美的思维导图结果。

    虽然教师主导型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确保教师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主导型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容易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的潜力,但课堂时间因为学习过程存在许多可变性不好把握;师生协作型介于两者之间,也是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目前常用这种方法。

    课后梳理。学完一个或几个单元后,师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章节,有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把学习过的孤立知识点纳入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中,从而让知识的逻辑关系在头脑中更加明晰。

    课堂上,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改变了学校领导的管理思维,改变了教师的课堂行走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迁安市扣庄乡寺前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