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课程故事
相信表达的力量
林舒婷

    几年前,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就红遍大江南北,为此,我们也开设了“我是演说家”课程,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团队互助机制”,把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由1-2名导师和4-5名学员组成,组内由导师指导、监督学员学习。

    “我是演说家”课程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实施,包括“自信秀自我”“洗耳恭听”“声音的魔力”“故事汇”“声价倍增”“挑战主持人”“能言善辩”和“我是演说家”等内容,从最基本的自我介绍到能言善辩的演说,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逐层递进。

    课程共设8站,课程学习以一站一站的活动任务推动。第一站“自信秀自我”的主要活动是导师的选拔和学员的选定,学生们竞选出6-7名导师,组成导师团,导师再从班级中选择心仪的6-7名学员组成战队。战队一旦形成,导师便承担起培训学员和带领战队“作战”的使命。

    除了教材编订的8部分内容,“我是演说家”课程还为学生还原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鼓励学生主动说。

    比如在学校美食节的摆摊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动手制作美食,还要招揽顾客,组内最不擅长表达的学生经导师“训练”后开始主动揽客。

    在南浦练摊活动中,学生将家中闲置的物件带到“校园大集市”进行售卖,与同伴进行交换。在售卖木雕时,学员与“顾客”长时间讨价还价后双方都不让步,这时导师主动帮忙交涉,最终以理想价格售卖了木雕。教与学自然发生,无须教师特别指导。

    为训练和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招聘校园主持人”活动应运而生。活动模拟校园电视台招募优秀主持团队,要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呈现主持内容,引导学生更灵活地表达。

    历经两年学习,学生从最初的羞涩不敢表达,渐渐变得落落大方,这些变化不仅在“我是演说家”课上出现,其他学科学习中也表现明显,许多教师反映学生上课发言声音洪亮、逻辑清晰。

    这些正面反馈表示学生可以在课上自信表达,但如何检测学生是否将表达能力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利用表达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决定以最简单的书信形式结束最后一课。

    “见字如面”活动中,学生要给身边人写一封信,以当面朗读或录制视频的方式呈现。此前,学校只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信,鲜少让他们将书信内容声情并茂地读出来。作业布置后,家长在微信群讨论热烈,一个很少与学生交流的家长激动地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孩子在家里说过这么多话,真的是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在每日一记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活动,我心里的这些话应该永远不会告诉爸爸妈妈,爱需要表达。”

    表达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表达中,学生学会了尊重,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而这正是课程的目的。孩子们,请相信表达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