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点赞李泽林
张 明

    李泽林教授与我互不相识,没搭过话,谈不上任何交往。

    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甘肃省级培训项目专职教研员高端研修班上。李泽林被安排主讲《课堂观察中的‘望闻问切’》,讲座题目给人老调重弹之感,加上又安排在最后出场,心里原本没寄太大希望。

    李泽林终于亮相,衣着随意,旧兮兮的蓝色运动服,好像晨练后直接来讲座,且其貌不扬,普通话也算不上标准,夹杂了浓重的陇中方言。许多学员连笔记也懒得做了,只算计如何熬过那个漫长的上午。

    出乎意料的是,开讲三四分钟后气氛陡变。所有人被讲座吸引,抖擞精神聆听讲座,或认真笔记,或拍照留存PPT内容,还不时伴随会心大笑。李泽林是独特的,带着纯真的风趣、质朴的幽默,带着课堂教学的生动鲜活……3个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煞了尾,连中间惯常的休息也由学员提议压缩了。

    在我看来,李泽林不像一位大学教授,倒像是一位经常深入一线的教研员。他将研究的根须深扎在中小学课堂的沃土之上,枝叶繁茂,成果诱人。他记录了丰富的教学实例,经过理论的筛子精心挑选,粒粒饱满,鲜活生动。李泽林承认,多年的工作中,他发现教师全身都是宝——眼神、表情、肢体、动作、语气……都会在特定场景给成长的孩子特殊影响。同样,在李泽林的研究中,所有课堂教学案例都成了宝贝,无论哪种类型的课堂,成功的或者失败的,都被科学地纳入“课堂观察中的‘望闻问节’”的视野,安排了恰当的位置,夯实他的理论,武装他的观点。李泽林对所有课例都滚瓜烂熟,讲着讲着常脱离PPT,连续列举生动的例子,包括鲜活的细节,引得学员会心大笑。

    如今,许多区县专职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观大量的课,记大量的观课笔记。这些课,大多很有研究价值,只因专职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理论水平有限,缺少科学的方法,不善“观”,也不善“记”,不能像李泽林一样宝贝般地加以利用,开花结果,造福他人。

    李泽林的观课很有特点,总盯住某位教师长久跟踪,观一学期或一学年,不只观有准备的课,也随时推门观常态课。最初教师们很不适应,怕他,躲他,甚至明里暗里抵触反对他,可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后,被他观课的教师专业上有了长足进步,在区县、省市和国家级教学大赛中屡屡获奖,教师这才转变态度,开始喜欢李泽林,主动接近他、邀请他,巴不得让他观课,时间越久越高兴。李泽林一如既往举了具体的例子,不止一个。

    受教师欢迎,是对李泽林最大的奖赏。

    点赞李泽林,还因为他一直在助推学校集体教研,带动区域教研发展。他每进一所学校,每到一个地方,观完每一节课,与教师一起评议课,总要鼓励所有参与者发言,拒绝敷衍了事人云亦云,哪怕三言两语,只要代表自己真实想法。最初仍举步维艰阻力重重,可他咬定青山顽强坚持,无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教师们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校或区域教研呈现出新面貌。李泽林仍是列举例子,让人感到那风趣幽默的背后是他对事业坚韧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专职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也同样需要。

    为李泽林教授点赞,为西北师范大学自豪!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